福建师大附中“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

当前位置:首页  校务办公  校务公开

发布时间:2006-10-10浏览次数:74供稿:福建师大附中 

福建师大附中“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2010)

 更新时间:2006-10-10 16:20:46

 

福建师大附中“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1.“十五”期间的发展状况

1.1  成就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十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于20039月跻身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二,于2005年成立了师大附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拥有师大附中本部、福州时代中学、福州康桥中学、福鼎茂华学校、福建师大文博附中、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和福建师大附中晋江实验中学;三,连续被授予福建省第七届、第八届文明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联合授予全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全省唯一一所中学);四,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从办公楼、实验楼、报告厅、环校路、新校门和校前广场到教室多媒体的建设,使我校的硬件更加齐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五,与师大建立起了更加良好的、双赢的、相互支持的、建设性的关系;六,个性教育、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成绩仍然位居全省前列;七,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旨在提升学校办学境界、办学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八,经多方努力彻底解决了长期未解决的逾千万元的欠款问题。

1.2  不足

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我们的办学目标来看,目前我校还有不少困难与问题:办学境界尚待提升,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师资素质有所下降,生源质量严重受限,领导班子老化失衡,课程安排不尽合理,教学模式需要变革,经费来源不够稳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办学资源尚待开发,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内涵外延发展失调等等。“十一五”期间,上述困难与问题都要认真加以解决。

 

2.“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省将在2006年秋季进入全面的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中课改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我校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改变观念,着眼长远,理清思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管理改革逐步确立了“以学校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国家鼓励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遵循国家颁行的学校管理规程前提下,主动制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自主形成学校的教育风格、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激励学校从不同的角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但是学校要真正取得学校法人地位,真正用好办学自主权,除了宏观体制的变化外,还取决于学校是否具有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毋庸讳言,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学校自主办学意识和能力大大退化。“今天的学校”却不无尴尬地面对自主办学、主动发展的挑战。

福建师大附中作为百年老校,也同样面临发展与创新的诸多挑战: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培养目标的更新转化,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生源结构的明显变化,校际竞争的日益激烈,领导班子的老化失衡,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硬件条件的相对不足,学校制度的残缺滞后等等。我们必须勇于接受这一切挑战。“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这“十一五”开局之年,我校同样面临着发展思路的再设计、发展策略的再选择的问题,也就是面临着“老校新办”的重大课题。

教育的发展大致涉及八个方面:一,规模的扩大;二,条件的改善;三,队伍的建设;四,课程的开发;五,结构的优化;六,制度的完善;七,质量的提高;八,效益的增长。我们要围绕这八个方面制定发展规划。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作为福建省示范性高中,首先要示范的是: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素质优良、发展全面、个性特长鲜明的高中毕业生;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学校。

 

3.“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3.1  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三个面向”的办学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根据“四客观”,即:社会的客观需要、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办学。

3.2  总体目标

要在5年时间里,把师大附中办成管理高层次、师资高水平、办学高境界、环境高品位、教学高质量的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示范性高中。力求在面向未来的前提下,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努力使学校成为我省现代基础教育中心、中学教学研究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上述总体目标也可大致概括为:观念新、校风好,师资强、硬件全,质量高、特色明,国际化、现代化。

3.3  培养目标

我们致力于培养会学习、会做人、会办事、会生活、会劳动、会健体、会合作、会负责、会审美、会创造的高素质的高中毕业生。这一培养目标可以具体化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内涵,既适应市场机制、又超越世俗功利,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意识,既有爱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既有主体精神、又有合作能力,既有清醒头脑、又有奔放热情,既有强健身体,又有健康心理,既有事业成功、又有家庭幸福,既受到高校欢迎、又受到社会好评,既能美化人生,又能奉献社会。上述培养目标应在学生身上体现出“五种气质”,即:正气,朝气,灵气,大气,书卷气。总之,学校要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均高度达成的“立体人”,而不是仅仅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畸形发展的“平面人”。

我们的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们有责任教育、引导学生设计并享受健康的人生、知识的人生、道德的人生、文化的人生、科学的人生、智慧的人生和创业的人生。

3.4  发展策略

总体上,控制办学规模,深化办学内涵,“以慢制快,以少胜多”;教育上,坚持价值引导,搭建发展平台,保证时间空间;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经由建立规范、执行规范,进而超越规范;观念上,继续高举“文化兴校”的旗帜,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思想境界,强化校风、教风和学风。

3.5  行动口号

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校风是灵魂,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教师是关键,后勤是保障,领导是标杆。

3.6  互动平台

在学校,教职员工要能和谐共事、高效沟通,就要有一个互动的平台。这个平台应该基于“5S理念”:

School,学校,以学校的利益为重,不能总考虑个人利害得失;

Student,学生,办学要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Standardization,标准,办事执行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而不是靠关系;

Study,学习,要善于学习,善于相互学习;

Spring,弹性,要灵活、振奋、宽容、务实。

                                                   

4.总体思路与主要措施

4.1  学生发展规模

4.1.1  高中办学规模

按省教育厅规定,我校作为示范性高中的办学规模应为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2班,共36个班;每班54人、共1944人。

4.1.2       “空飞班”规模

我校是我省唯一的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每个年级各有1个“空飞班”,人数以实际招生数为准(一般在30人以下)。

综合上述二项,至2006年秋季全校共为39个班级,约有2030左右学生。鉴于我校的校园格局,今后五年学校的办学规模稳定在目前的学生人数比较适宜。

4.1.3  扩大招生范围

2005年向福州市区八县(市)招生2个班,108人,据一个学期的跟踪,此举可以明显改善我校生源,今后每年继续按此规模向八县(市)招生。

我校作为全省著名的示范性高中,从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和扩大辐射效应的角度考虑,若条件成熟,争取在近23年内面向全省招生,每年级招收12个班的学生。

4.2  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在数量上逐步扩大,更要在质量上加以提升。特别要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师德高、业务强、善教学、会研究、有爱心、会合作、能创造、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适应福建师大附中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理应在:师德――教师品德,师能――教学能力,师艺――教育艺术,师表――仪表风范,师勤――工作态度等方面都能成为全省教师的典范!我们要坚持:以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品,以教师的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

4.2.1  教职工规模

目前编制数163人,实有人数163人,其中教辅及后勤工作人员23人,专任教师140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78人,一级教师44人,二级教师18人;硕士18人,本科115人,大专7人;35岁以下62人,36-4544人,46-5527人,56岁以上7人。生师比12.51。省学科带头人15人。由于缺少人员编制,已影响到近几年学校优秀教师的录用和引进。鉴于我校的办学规模,在今后五年里,要从省里争取1520个教师编制。生师比争取达到101

4.2.2  专任教师的培养

4.2.2.1  严把“入口关”

严格按照学校的招师条例,保证质量,做好每一年度的新教师招聘工作。同时,进一步拓宽招聘渠道(省外名牌师范大学、在职的优秀教师)以优化师资结构。

4.2.2.2  提高学历

1)提高硕士、博士比例。每年计划送3人左右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加上现有已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5位正在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硕士学历的教师计划两年内达教师总数的20%,计划5年后达到教师总数的30%以上,并在博士生学历上有零的突破。

2)鼓励现有大专学历教师专升本。到2008年,58岁以下男教师,53岁以下女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到2010年本科以上学历达100%

3)调整学科结构。一方面加强薄弱学科的建设,打破制约我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另一方面激励各学科出名师、树品牌、创特色。总之,学科结构要更加均衡、合理,适应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4)优化素质结构。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教职员工都要力争达到“一专多能,一职多岗”的要求。要力争使每位教职员工都具有:高尚的人格境界,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精神状态,高效的教育能力,鲜明的工作风格,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师大附中的教师,理应具备以下“六会”:会更新教育观念,会确立研究课题,会总结教学经验,会开展教学反思,会创新教学方法,会评价教学质量,会撰写研究报告。

4.2.2.3  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学校现有教师中,已有4位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20位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或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争取平均每年再送3位以上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到2010年,参加过省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人数达39位,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

4.2.2.4  加强校本培训

1)建立专家库。聘请师大有关院系的教授及其他专家为本校的校本培训课程专家,争取每学科2 位以上,为提高本校教师业务水平,进行专题授课。

2)继续大面积地在年青教师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

3)促进年轻教师成长。随着年轻教师的比例逐年上升,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继续开展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由教工团支部与工会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4)充实校内兼职教研员队伍。以兼职教研员为骨干,带动开展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争取每年每学科均有多媒体软件上送有关部门参加竞赛交流活动。

5)继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本学科教研交流活动,加强与落实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新老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

4.2.2.5校际交流与培训

1)经常组织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参加市教育学院学科中心组活动,推荐老师担任兼职教研员。

2)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及专业进修。

3)每年组织一至二批骨干教师外出参观省内外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获取有关信息。

4)继续认真组织好参加全国部分大学附中协作体的每年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5)组织好每年一次面向省市的教学观摩周,做到有主题、有研究、有总结、有收获。

4.2.3  外籍教师及涉外交流

4.2.3.1  争取每年聘用12名外籍教师,开设英语听力课,参加指导学生外语口语训练活动,并担任外语组老师的听说培训工作。

4.2.3.2  积极参与中外交流培训计划,争取5年内送2-3名教师到英语地区的学校参与培训活动。

4.2.3.3  继续争取机会,接待外国及港澳台师生友好访问团,相互交流学习,在条件成熟时争取组成本校师生代表团赴国外进行交流活动。

4.2.3.4  五年内,争取在高二年级的12个班级的12个学科,进行双语教学的试点。

4.2.4  实验技术队伍

4.2.4.1  加强梯队建设。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理、化、生实验室应各设3位实验员并做好梯队建设。实验员应逐步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并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开课能力。

4.2.4.2  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敬业爱岗,认真履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在保证学科实验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统一调配使用。

4.2.5  图书馆队伍。

引进、调整人员结构,争取三年内达到有大专以上文化和专业水平的10位助理馆员、馆员和副研究馆员合理搭配的工作人员队伍。同时建立学习、培训机制。培养以服务为荣、以贡献为乐的敬业精神,为师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

4.2.6  名教师队伍

4.2.6.1  实施名师工程

1)继续修改、完善“教衔”职责条例,借此调动各级职称教师的进取向上的积极性。力争在5年内有25左右的老师曾被评聘为“首席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2)进一步发挥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与指导作用,给予他们更多的“充电”机会和展示空间,促进他们尽快成长,同时学校对他们作尽可能的推出和宣传工作。到2008年我校应有一批省内知名度较大的名教师,到2010年我校应有35名全国知名教师。

3)积极选送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参评特级教师,2006年和2010年的二次评选中应有不少于5位教师被评上特级教师。

4)积极做好准备,继续推荐优秀教师参加省(市)学科带头人、省(市)优秀青年教师的参评工作。并推荐本校教师担任各级教学委员会、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以上职务(争取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位)。继续推荐优秀教师担任福建师大有关学科兼职副教授,培养一批在省、市教育界有影响的名师。

4.2.6.2  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

1)巩固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系列。新教师岗前培训――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组织参加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力争在每一届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我校至少有3名教师被评上。

2)实施“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规划”,以“自我突破”理论为指导,以“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参评条例为指标,促进他们学习名师,尽快成长。

3)积极支持并配合开展教工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教学竞赛活动。

4.2.7  科技辅导员队伍

随着老一辈优秀科技辅导员、教师退出一线,培养接班人的任务迫在眉睫。各教研组(特别是五个奥赛学科教研组)要有意识地重点培养35名业务好、责任心强的科技辅导员,关心、支持他们的学习、工作、继续教育,及时肯定他们的工作。对做出成绩的科技教育辅导员及教育工作者予以表彰,在职称评定时可考虑优先,成绩突出者报送上级部门表彰。

4.2.8  德育队伍

4.2.8.1  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

1)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德育干事35人,生管专职2人,兼职2 人)

2)重视年段长、班主任的考察与选任工作,把热心德育工作的优秀教师选拔到班主任队伍中,以各种形式培养、激励、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展开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集体。年段长年级2人;并重视辅导班的班主任配备。

3)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

4)发挥德育队伍的整体效应,要将我校各种力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统一目标,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措施,发挥德育队伍的整体功能。

努力在二年内完成德育队伍的建设。

4.2.8.2  配合队伍建设,试行量化管理。2006年开始制定班主任和班级工作的量化评定标准,上半年在部分年段或班级试行量化管理,下半年经教代会或校务会讨论通过后正式启动。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尝试“德育导师制”即:每一位老师都有若干名对口指导的学生,实施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4.2.8.3  配合新课改,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员培训,听专题讲座一场,组织二次研讨。实行班主任资格认定制度,持证上岗(要求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五年内应培养一批能全面起榜样、示范作用的德育骨干,每个年段要有23人,到2010年达到15人左右。配合学校行政,推荐优秀德育工作者,五年内争取有2 人参加德育特级教师的评定,组织德育骨干外出考察23次。

4.2.9  管理干部队伍

我校的干部梯队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速度。建设一个团结、务实、廉政、创新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是学校深化改革和实现下一步发展目标的关键。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善于学习、严以律己、勤于实干、勇于创新,要具有民主作风、科学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建立干部竞争上岗机制,积极培养、大胆使用、及时选拔素质高、品德好和业务能力强的年轻人到党政岗位上来,形成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

4.2.9.1  编制与结构

学校党政领导的现状:共有校级领导6人、中层干部12人。其中,党委书记1人;校长1人、副校长4人,按照编制,副校长超编1人。另有附中自己任命的校长助理2人。现有中层干部中,办公室主任1人,副主任1人;德育处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务处主任1人、副主任2人;教研室主任1人、副主任1人;总务处主任1人、副主任2人。按编制还应配备一位办公室秘书。

4.2.9.2  职责与规章制度

略(详见学校规章制度汇编)。

4.2.9.3  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从年龄结构上看,以2006年为基准,校级领导的年龄分别是:校长50岁、书记53岁;副校长分别是59岁、56岁、52岁、38岁。按照编制退2才能增1,四年以后就要完成新老交替,因此,培养后备干部成为当务之急。中层干部的年轻化已在进行,但是,教务处主任已59岁,副主任(女)已55岁,即将退休,因此,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急需提速。

4.2.9.4  管理与教育

利用党委会、校务会议、办公会议及其他形式,有计划地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系统的教育、培养。通过群众民主推荐,学校研究批准的方式,产生新的后备干部队伍名单,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考察培养。争取机会,推荐现任或后备干部到相关机构进行培训,促进干部的成长。

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干部档案。完善干部任前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坚持开好民主生活会,过好双重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2.9.5  干部任用制度改革

争取用2~3时间实现中层干部的竞聘或选聘上岗,年段长和教研组长的任用也可尝试竞聘或选聘的方式,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

4.3  教育、教学研究

4.3.1  加强中考、高考研究

有考试必定有应试,这是事实判断,而“应试教育”却是价值判断,不能将应试等同于“应试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研究高考,应对高考,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减负增效,确保高考升学的重点率、高分率、名校率有进一步提高,在全市、全省都能处于领先地位,升入名牌校的学生人数每年都有明显的增长。

4.3.2  教研工作重点

4.3.2.1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3.2.2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年组织教师交流研讨实施新课程做法与心得。于2009年组织一场全校性的对实施新课程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出版一本论文专集,收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实践经验、教学反思、理论研讨等文章。

4.3.2.3  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教衔”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让“教衔”人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3.2.4  继续组织教师参加省级计算机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到2010年力争有150位教师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合格证书;关注并研讨我校运用多媒体手段于课堂教学之中的利弊,兴利除弊;进一步丰富各教研组资料库,使我校的网站2010年前在全国中学界有更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3.2.5  当好2007年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活动的东道主。第15届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活动将于200710月在我校召开。除了组织好八所学校四门学科的教学、评课活动外,还应利用这一平台,尽可能宣传我校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扩大我校在全国的影响。

4.3.3  科研项目

我校开展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仍然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

4.3.3.1  课题数量

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年内都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到2008年,力争每年有12个部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10个校级课题;到2010年,力争达到每年有23个部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10个市级课题,10个校级课题。

4.3.3.2  课题来源

应该坚持“课题即是教学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观点,根据本校本部门教育教学实际,以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为基础组织课题研究。因此,除了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课题研究项目外,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能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课题。

4.3.3.3  课题管理

规范课题管理:《开题报告》应先得到教研组长的批准,再由教研室组织“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审核,认可后才立项;由教研组长检查、管理课题研究过程,要求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认真进行课题研究,并注意材料、数据的积累;成果验收时,课题组应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要论证课题成果的推广价值。

4.3.4  教研经费

2008年前每年要安排20万元左右作为教研经费。主要开支项目为:“教衔”教研经费、优秀论文奖金、外校专家讲课金、外出学术交流费用、课题活动经费和全国部分附中协作体教学活动费。

2008年后视实际情况予以增加。

4.3.5  教研成果

要求教师努力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联系实践,同时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或论文。2007年前,每年应有80%的教师都能在学年末交出一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其中应有30%发表在CN刊物上;到2010年,每位教师都应在学年末交出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而且应有50%发表在CN刊物上,其中发表在一类核心刊物的应不少于3篇,发表在一类刊物的应不少于5篇。

4.4  学科建设

4.4.1  教研组建设

4.4.1.1  提高重视教研组作用的思想认识。教研组建设得好,有利于学科教学教研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事关五年之计、十年大计的战略。

4.4.1.2  教研组组长必须首要考虑的是组织好本学科的业务进修,注意计划性和针对性。教研组组会时间应该多组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会,来切实提高全体组员的教研教学水平。

4.4.1.3  每个教研组都必须加强与兄弟校(包括协作体的兄弟校)的横向联系,每学年应开展一次外向型教研活动。

4.4.1.4  每个教研组都必须同省普教室、市教育学院等对口科室和师大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室加强联系,积极取得他们的指导与帮助,力争每年请教授、专家来校作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专题报告。

4.4.1.5  组织实施“校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以此推进教研组建设。到2010年争取能有三分之一的教研组被评上“校先进教研组”。

4.4.2  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

除正常的课程开设和常规的兴趣小组活动外,2年内要组成初具规模并有一定演奏水平的器乐队(管弦乐队),争取成立我校的声乐队、舞蹈队,并要求随时能拿出一台高质量的文艺节目。要争取有更多小型多样的文艺小节目能在市级及以上的比赛中获奖。美术学科在抓好常规兴趣小组活动的同时,要将学生喜爱的动漫创作作为重点之一,力争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获奖,同时增加电脑美术设计、陶艺制作等特色项目。体育教学也要有新的突破,争取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的名次明显提高,争取在23年内,使我校学生100%学会游泳!

4.4.3  学科奥赛,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

多年来我校在中学生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方面,一直处于全省领先的位置,共获国际奥赛奖牌14面,高居我省榜首。但近几年,随着竞争的加剧,我校这方面的优势受到严峻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我们需加强危机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在五个奥赛学科国内竞赛全面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能再获国际奥赛奖牌,以保持我校学科竞赛方面在全省的领先位置。具体措施是:一,建全奥赛培训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二,充分利用我校在多年学科竞赛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培养年轻教师,充实奥赛辅导员队伍;三,发挥背靠师大的有利条件,提高竞赛培训的层次和针对性;积极争取有关学会、高校的支持,做好选手的培训工作。四,鼓励学生发扬“培养兴趣,心存大志,勇于拼搏,力攀高峰,为国争光”的金牌精神。

近两年来,我校在市、省、全国等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一系列的好成绩,迅速缩小了与先进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但在近年兴起的另一项重要赛事――中学生机器人设计大赛上,我校尚属空白。“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并从中遴选优秀项目继续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争取在高层次的竞赛中不断有更多的项目获奖。同时,我们将结合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高起点建设机器人制作专用实验室,开设机器人制作选修课,培养优秀竞赛选手参加各级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争取使我校在这项新兴赛事活动中尽早取得好成绩,并力争走在我市乃至我省的前列。

4.5  课程改革

我省从2006年秋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这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基础上,对课程改革的延续与深化,是一项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实质性系统工程。新课程的实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师大附中作为百年名校,无疑承担着带头示范作用。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研究实施方案,周密安排,分工合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开展课程改革。同时也要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把课改作为提高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创出品牌,树立典范。

4.5.1开展新课程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自觉地改变教育、教学和评价方法,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的培训包括:一,层次上,包括派出参加省、市、国家级培训;校内通识培训和课标培训;教研组的学科培训等;二,内容上,包括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技术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等。

4.5.2确定课程计划,加强选课指导。 确定各学期所开课程,落实教学人员和教室安排,组织有关人员编写《选课指南》,逐步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4.5.3  制定学生评价体系和学分管理办法。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建立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完善“一切为了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的学校课程评价体系。并建立学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4.5.4  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元素质”的综合类为核心,逐步向学科类扩展的校本课程体系。组织足够的人力、财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或通过校际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在高中新课程的框架之下,开发出有对学生有普遍教育意义和特殊教育价值的校本课程:如,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钳工电工课,心理健康课、演讲训练课、形体训练课等。

4.5.5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组织课题申报,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

4.5.6  完善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设施。添置实验设备,建设功能性教室。

4.5.7  进一步完善《“教衔”评选条例》。“教衔”制度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条例要进一步完善,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4.5.8  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建立课程资源的协调与共享机制。

4.5.9  及时开展阶段性的高中课改总结。在课改实施三年后(2009年),学校将对这一轮的课改实验进行研讨、交流、总结,并将教师的教研成果、反思文章等集结成论文集。

4.6  交流与合作

4.6.1  学术会议

主办三次大型的学术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福建师大附中的知名度,通过双向交流,吸取国内外名校的办学经验。

4.6.1.1  2007年,举办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活动。

4.6.1.2  2009年,在高中课程改革3年一轮结束之际,召开一次以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为主体的全国性“高中新课程交流研讨会”。

4.6.1.3  2011130年的校庆活动中,要组织一个国际性中学名校长论坛,可联系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牵头。在此之前,应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4.6.2  合作办学

4.6.2.1  确定“大附中”的发展策略。“大附中”已经形成集团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已拥有福建师大附中本部,福州时代中学,福州康桥中学,福鼎茂华学校,福建师大(文博)附中,福建师大附中晋江实验中学和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等七个成员单位。今后,原则上不再扩大集团的规模,也就是不再进行量上的扩张,而是进行质上的提升。

4.6.2.2  完成时代中学的迁址。目前,时代中学已是福州品牌中学,现与公安专的合作协议已到期,要在2006年找到新的校址,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获得师大本部的支持,租赁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旧址,办好时代中学迁,以利于时代中学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2007年,迁入新址的时代中学,要能对时代中学的文化进行分析提炼,形成一套具体鲜明特色的时代中学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并在本质意义上实行私立校的运作模式;再用3年时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办学质量,使时代中学成为省市一流、全国知名的私立学校。

4.6.2.3  推动康桥、茂华两校的发展。康桥中学,茂华中学,正处于动荡调整过程中,学校要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用2年时间,进一步明晰董事会与校务会的职责,理顺各方关系,巩固已有的办学成果,顺利渡过艰难的调整期,并办出特色;从2008年~20103年时间里,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地的品牌学校。

4.6.2.4  大力办好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新建的师大文博附中将在2006年秋季招生,我校要派出一个得力的、熟悉民办中学运作模式的干部担任校长,立即着手招收教师、做招生宣传等前期工作,文博附中要在激烈的福州私立学校的办学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有突出的质量、鲜明的特色、良好的信誉和深刻的内涵,因此要采取“以慢制快,以少胜多”的策略,争取在办学的第3年,就能体现出很高的办学效益,成为福州市的品牌学校,到2010年,就能成为福建知名的学校。

4.6.2.5  打造“空飞基地”的品牌。我校的“空军飞行学员早期培训基地”今后要执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对于身心素质优良、将被录取到附中、具有附中学籍的学生,要有足够高的文化课门槛;对于身心素质良好,而文化课基础偏弱的苗子,采取学籍留在原学校,主要利用假期进行集训的方式,跟踪培养。要积极争取高招办的政策支持,为“空飞学员”寻找宽阔的出路,通过扩大“出口”,来支持“进口”。同时,积极做好大学生飞行学员的推荐、选拔工作。在2010前,力争解决“空飞基地”的教师编制和专项经费问题。使“空飞基地”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

4.6.2.6  要大力支持“福建师大附中晋江实验中学”的办学。

4.6.2.7  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我校还要本着真诚的态度,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兄弟校的合作,并发挥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我校要继续发展与香港小西湾福建中学,台北的台湾师大附中,台中一中,高雄师大附中,台南女子高级中学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黄乃裳中学的友好关系。

我校还将稳步地与港、澳、台及外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

4.7  条件支撑

4.7.1  图书馆建设

4.7.1.1  图书资料。纸质图书15万册;数字电子图书3万册;报刊资料500种;电子报刊资料500种;工具书800种。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全国著名中学联网的教学资源库(含纸质资料)。

4.7.1.2  馆舍、功能。馆舍建筑面积2500m2,可同时接纳500位学生、70位教工到馆借阅。设有:学生借阅室(1.2.3)(350个座位)(改造);学生音像室(55个座位)(改造);电子阅览室(70个座位含教师10个座位)(待建);读者茶座(20个座位)(待建);读者论坛室(50个座位)(待建);教研资料室(20个座位)(改造);师生校友著作室(10个座位)、学校专题活动资料室(待建);小展厅和校史陈列室(改造);图书馆报栏、画报栏。全馆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管理。触摸检索,到馆、借阅一证通。同时图书馆将开设图情选修课、阅读指导课、新生入学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培训。

4.7.1.3  结构布局

1)布局调整。改善室内设计,营造人性化借阅环境,在充分考虑安全(防震、防火)前提下,布局上呈现“大开间、大平面、大进深”实现全开架藏、借、阅、咨询为一体,使读者在一个平面解决所需要的问题。

2)功能强化。功能区设置科学、合理、完善。除“藏、借、阅”一般功能外,有多媒体服务功能、文献信息数据化功能、教学研究功能、素质教育功能、文化服务功能。既做到闹、静区分,又方便读者、节约读者时间。

3)环境美化。创造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绿色生态环保的图书馆。做到馆内装潢与馆外绿化,“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一体化,唤起人与自然共存,使读者达到“静心”、“悦情”、“深源”、“妙用”的休闲境界。

4.7.1.4  管理制度

1)实现管理自动化、数据化,图书馆工作流程计算机化。

2)实现管理人性化,以人为本,从“书本位”转移到“人本位”。根据不同服务对象采用不同人情格调的管理方式。

3)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和借阅行为规范有序,培养读者遵章守纪、自助自律的品德。

4)发挥读者(特别是学生)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组织读者协会,与团委、学生会配合组织读者协会建立读者意见(建议)箱等让读者参加管理。

4.7.2  校园网建设

我校现有校园网络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将要完善的几项工作是:

4.7.2.1  2006年要完成网络系统防雷工程、校园监控系统(兼安全保卫措施)。进一步稳定学校网络运行环境,2006年拟增加2-3台较高配置的网络服务器。拟租用电信光纤将时代中学与附中联网,提高网络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4.7.2.2  完善网络运行平台和资源库的建设。用好刚购进的浙大网络管理软件,提高各部门运用校园网进行学校管理的技术水平和效率。2007年要以该平台为依托,实现校园管理“一卡通”。

4.7.2.3  加强网络安全,2年内计划更新校园网安全软件和硬件设施。

4.7.2.4  根据省高招办的要求,2006年计划完成高考监控系统。

4.7.2.5  实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建成的现代化网络,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优势,运用和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管理软件,使学校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均按计划纳入信息管理的轨道,由计算机网络实施对各种信息和档案资料的储存、传递、管理和运用,实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化。

4.7.3  基本建设

目前学校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

4.7.3.1  2006年初完成校前区及学校大门的建设、校园路灯和音响系统;2006年暑假完成作为老附中标志的门前木头房的改造,迎接125周年校庆。

4.7.3.2  在时代中学高中部完全迁出后,拟将将现有时代楼改造成体艺综合楼。

4.7.3.3  2006年计划租用学校二部周边一座办公用房,增加寄宿生宿舍,以满足向八县市及“招飞班”学生的寄宿需求。

4.7.3.4  2007年拟对学校二部进行重新规划。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引进资金完成对二部荫园地区、旧学生宿舍楼,二部门口灰砖楼以及二号楼、三号楼的整体规划和改造,建成集商场、学生宿舍楼、部分学生活动房、住宅楼在内的大建筑工程,改善二部地区现有较杂乱的布局状况。

4.7.3.5  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添置足量的实验器材和教学仪器、设备。

4.7.3.6  2007年拟在图书馆建设一间多功能、六人小组式、60个座位的多媒体电脑室,同时兼作学生电子阅览室;计划对现有计算机组两间旧电脑教室的软件、硬件进行升级改造。

4.7.3.7  若条件成熟,拟拆除现有旧高中楼,在原有位置建设新教学综合大楼。要扩大面积、增加楼层,使重建后高中楼结构更加合理、造型更加美观、功能更加齐全。拟在重建高中楼的同时,做出设计方案,使各主要楼群间通过连廊结合起来,使之既便于师生活动,又成为学校的一大景观。

4.7.4  财政资源

在保证财政拨款和学校事业性收费稳中有升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财政补助拨款。在创收方面要实现:

4.7.4.1  合作办学收入。净收入2008年前每年700800万元,2008年后要达到8001000万元;其中时代中学办学净收入每年要保持在300万元以上。

4.7.4.2  经营性收入。2008年前每年30万元,2008年后每年50万元。

4.7.4.3  其他收入。以时代中学开办的高考补习班为主,每年力争超过150万元。

4.7.4.4  捐赠收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重点跟踪、项目分解等方式,积极争取校友及社会捐赠。

4.7.5  后勤服务

目前学校后勤服务队伍年龄老化,人手紧缺,管理手段和观念较为陈旧,后勤管理干部年龄断层明显,缺少年轻有活力的、具有科学管理理念的后勤干部。后勤工作基本能被动应付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下一步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7.5.1  尽早配好年轻有为的后勤管理干部,充实后勤管理干部队伍。

4.7.5.2  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后勤员工的工作绩效与年度考评真正挂钩,奖勤罚懒,树立先进典型。

4.7.5.3  2010年,争取将校园绿化、卫生保洁、维修服务、食堂管理、学校保安逐步实现社会化。2007年计划做好部分试点,尝试对学校的物业、绿化、餐饮、保洁等实行托管式服务。

4.7.5.4  2006年要先后分别处理好校办光学仪器厂和试剂厂的遗留问题,两个工厂要分别进行清查和核算,同时,认真对待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学校的安定与稳定。遗留问题处理后拟将两个工厂进行整合,整合之后对外公开投标承包,从而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扩大学校创收渠道。

4.7.5.5  2006年将对成立中小学后勤服务企业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提供作为学校决策参考,同时为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提供尝试的可能。

4.7.6  医疗卫生

4.7.6.1  加强对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技能。

4.7.6.2  加强对教职工的保健宣传和学生的健康宣传。加强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和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预案。

4.7.6.3  进一步充实和更新医疗设备,更好地为师生的日常保健服务。

4.7.7  安全保卫

4.7.7.1  对现有全校的安全保卫设施和器材的状况进行彻底清查、调整、充实。对数量、质量和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充实,确保有效。2006年内完成好此项工作,奠定基础,以后就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

4.7.7.2  对现有门卫人员和保安人员的设岗进行合理调整。对有关人员的数量、工作总量和实际需要人数进行核实,在设岗上进行合理调整,形成对全校各个环节的全面防护保障网络。并在三年内(2008年底前)完成保安化的管理。

4.7.7.3  对全校所有部门的安全保卫制度和全校所有岗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责进行修订、充实或更新。使之成为详细的、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校级规章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7.7.4  建立对门卫、保安人员的评价机制,建立对全校所有部门和岗位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考核机制。力争在两年内完成此项工作,并由此转入常规化管理轨道。

4.7.7.5  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教育(含临时工)。2006年要开辟一个安全保卫宣传专栏;每年要进行全校性的安全保卫教育活动(每学期2次),或报告会、或专题讲座、或办专题图片展、或消防演练,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要专门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校治保会和学生安全员(保卫委员)的教育和培训,共保校园平安,共建和谐校园。

4.7.7.6  2006年要建设的安全设施。红外线报警装置、校园电视监控系统、校内坡道车辆减速板和各大弯道边的反光凸镜、大门口的黄网区、校门口外路面的斑马线和减速板等。

4.7.8  校史与档案

按照上级主管单位有关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管理要求,继续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同时借助2006年建校125周年校庆活动,收集整理学校有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校史内容。注重学校发展过程的各项重要材料的收集,丰富学校档案的内容,争创省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4.7.9  校友会工作

4.7.9.1  校友会换届改选。今年上半年要对校友会理事会的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召开福建师大附中校友会理事会议商议125周年校庆和校友联络事宜。

4.7.9.2  校友会常务人员更替。因身体与年龄的原因,校友会的常务人员将在200610月份125周年校庆的庆典仪式前后陆续退出校友会,2006年要物色合适人选,充实校友会机构。大力加强校友会的工作,使校友会在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充分发掘校友资源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7.9.3  举办125周年校庆、筹办130周年校庆。

4.7.9.4  校友会理事会的工作要经常化、规范化。每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

4.7.9.5  继续编好校友通讯。

4.8  党建与思政

4.8.1  党建综合

要防止出现为党建而党建的形式主义倾向,要将我校的党建的成效落实到学校的目标实现上。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要通过党建使我校党组织能真正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起到政治核心、监督保证、战斗堡垒的作用。

4.8.1.1  思想建设

每年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先进性教育的延伸(先进性教育常规化)。主要是党章教育,突出党风党纪教育。深入开展“立足岗位,服务师生”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的具体主题另行研定。此项教育活动要常态化,系统化。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8.1.2  加强教职员工的师德建设

1)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和法制意识教育;

2)抓好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培训,既要抓骨干,更要抓面上的培训,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每年至少举办两场面对全体教职员工的高层级的报告会;

4)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4.8.1.3  组织建设

1)党委会、支委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党委委员、支部委员要增强组织意识、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党内分工职责,认真及时抓好有关工作,履行好职责。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学校大事的决策均应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集体领导,个别酝酿,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执行。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勤政守则,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3)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抓好现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的规范培养。特别加强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

4)加大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力度,抓好福建师大党校附中分校的工作,一在党员中加强党章教育,二在积极分子中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注意教育培养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前提下,加大发展工作力度,力争在五年内使我校的党员数达到200人以上(45/年)。

4.8.1.4  支部建设

加强支部工作活力。继续开展支部立项活动(围绕发挥先进性这一中心,自定项目);每两周开展一次组织活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党委组织和支部组织活动隔次进行,具体变动另作安排);支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党日活动;党委每年统一组织一次党日活动(不一定以外出参观学习的形式)。其它组织生活按照规定进行。

4.8.2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从战略的高度、从学校发展的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4.8.2.1  要坚持正面宣传的原则,要紧紧抓住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弘扬优秀文化,唱响主旋律。

4.8.2.2  充分发挥学校主流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网站、广播台和校刊在学校新闻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学校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4.8.2.3  调整校内宣传阵地,使之规范化、合理化。结合学校门前区改造,重新整体设计、建设校内宣传栏。

4.8.2.4  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增大富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素材,扩大学校知名度,使之成为与校友交流的良好纽带。

4.8.2.5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宣传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对各部门、年段、教研组的宣传工作同志组织学习和培训,学习培训包括文化知识、写作知识,以及科学技术知识,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

4.8.2.6  要完善宣传工作制度,遵守宣传工作纪律,“学术研究无禁区,对外宣传有纪律”。要加强对校园媒体,特别是学生刊物的管理,积极引导。完善宣传报道有关管理登记、审批制度。

4.8.2.7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要加强与公共媒体的联系与配合,及时提供学校各方面发展的情况,邀请公共媒体参与学校的各种重大活动,配合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进行对外宣传。125周年校庆前争取在省市级媒体上连续报道我校办学成绩,2010年前争取有在全国级重点教育类报刊上报道我校办学成绩、办学特色的文章。

4.8.3  文明校园建设

文明校园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五年内要继续建立和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搞好图书馆()、阅览室和计算机室的建设,认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文明上网,抵制各种庸俗文化、黄色文化的影响;办好板报、橱窗、广播、校报、校刊等宣传阵地;扶持发展学生社团,建立体育、美术、音乐、文学、法律等学生社团,让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要把学生社团活动办成我校的校园文化的特色。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

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形成整体性教育氛围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我校要积极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用2年时间制定出可行性、可操作的方案,对学校的各种宣传栏进行规范调整;发动师生、校友对学校景物进行命名(征集);加强校园环境管理,整顿校容,绿化、净化、美化校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对学校树木进行挂牌(内容丰富、大方),突出运动场所的体育精神,校门口建设应溶入学校文化,对校舍、走廊、班级、以及亭、碑、像、标语等进行整合,力求做到让每一根草、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健康向上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广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利用学校已有的建筑物、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音像、图书馆(室)、劳动室、荣誉室等多种形式专用场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创设与开展有附中特色的年段和班级文化。(此项工作,希望能在总务后勤部门的支持下,一年内初见成效。

4.8.4  统战工作

坚持制度,严守规定;加强交流,发挥作用;严格要求,加强建设;发展工作,支持规范。

4.8.4.1  支持民主党派在学校改革发展及日常各项工作中发挥其独有的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支持他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活动。不断提升民主党派、无党派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水平。

4.8.4.2  坚持开好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畅通渠道,加强交流,听取意见,择善用之。

4.8.4.3  支持民主党派自身组织的活动,党委在经费上、组织上和条件上予以积极支持(每个党派每年单独组织一次活动;各党派负责人每年一次联合活动,时间、地点另定)。

4.8.4.4  着眼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统一战线成员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和广大成员特别是年轻成员对“四个基本”的认识和参政党的地位、性质、历史使命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和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协助民主党派组织开展好组织生活,做好换届和新成员发展工作。

4.8.4.5  根据党委统战部有关党外后备干部建设工程的要求,支持党外后备干部、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参加学习培训,继续做好现有的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同时也为民主党派组织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4.8.4.6  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组织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广泛开展谈心交友活动。切实掌握党外代表人物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成长形态和发展势态,进行跟踪考核。

4.8.4.7  不断推进统战理论的研究,认真做好统战宣传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工作机制创新。

4.8.5  学生工作

围绕政治、思想、法制、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内容,制订各年级、各班级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育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心灵的问题。在转型时期,人们过分地强调了工具合理性,而过分地忽视了价值合理性。我们不得不正视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六缺乏”问题: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自立精神,缺乏同情心,缺乏协作精神,缺乏自律精神,缺乏宽容精神。学生与此相关联的问题是:目标不明、信心不足、意志不坚、基础不实、用心不专、行动不力、心态不正、方法不当、习惯不良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人格教育、理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等途径加以解决。

4.8.5.1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区分不同的年龄,注重德育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坚持主旋律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教育与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德育渠道,要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传统节目、文艺演出、板报、广播宣传、演讲、展览、参观、游览、影评、书评、读书节等活动形式,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优化学校德育环境,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主阵地,使校园成为德育的乐园。社会实践是我校的德育的一大特色,要继续发扬光大,社会实践要有目标和规范,高一年段以军训为主,结合入学教育;高二年段以科技、劳动教育为主;高三年段以心理拓展为主,培养良好的心态,促全面发展。

4.8.5.2  建立学校德育目标评定体系,完善学生操行评定标准。重视教育、制定准则、实施检查、加强宣传。三年内完成。

4.8.5.3  学生教育以主题教育为平台。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可结合国家、社会、学校的实际,每年都拟定2―3个主题(如:“附中人”、我爱我校、长征精神、奥运精神、人与自然、等)。重视开学式、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广播体操、集会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4.8.6  离退休工作

进一步关心离退休老同志,落实好有关政策、规定,保障老同志的活动经费。进一步规划好离退休协会和离退休党支部的全年活动,两头工作要协调开展。切实使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健康长寿,安度晚年。

4.8.7  纪检监察工作

4.8.7.1  建章立制,细化规定,权责到人,坚决贯彻。落实廉政制度,加强规范管理,2006年的上半年主要针对基建、物资采购、图书采购、收费、招生、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清理与修订,2006年的下半年将有关制度汇编成册。促进依法治校、严格校务公开、预防腐败的滋生。2007年内,按照师大有关规定,制定我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党政行为进行规范(集体性的权责和个人权责等)。

4.8.7.2  加强教育,常抓不懈,干部带头,违纪(法)必究。每年要进行两次全校性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要坚持在党委委员和校务会议成员中进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领导干部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和双重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中层干部也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活动(每年1-2次)和日常以会代训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党风政风严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密切注视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情况,不断加强提高廉洁自律、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让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警钟长鸣,防范腐败、犯罪于未然。力争“十一五”期间不出现教职工的犯罪现象。

4.8.7.3  校务公开,规范操作,自上而下,加强监督。重新订立校务公开的细则,从学校开始,到各处室、年段、教研组、班级,形成一整套公示内容和做法,完善现有校务公开机制,依法治校。做到常规性与临时性结合,对内与对外并行,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校务公开机制。

4.8.7.4  对发现的问题及群众的来信、来电、来访反应迅速,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下结论。如遇疑难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纪检部门请示、报告。

4.8.8  工会工作

4.8.8.1  加强工会制度建设,继续增强民主监督职能。开好每年的教代会和工代会;2008年要完成工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4.8.8.2  将市“耕耘杯”活动作为工会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出成绩。力争2006年总锦标进入福州市前3名。

4.8.9  团、队、学生会工作

团、队、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队、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吸引到自己周围,落实规划的各项任务。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干部和广大团员在学校工作的模范带头作用,强化“团员意识”、“先进性”教育,整顿和纯洁团组织,加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推荐优秀团员加入党组织。

配合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组建和完善“文明劝导队”、“卫生督导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开展“全日保洁制”和“周末卫生日”等活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力度,完善监督和检查机制,结合班级量化管理,开展“文明年段”、“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每学年产生若干个文明单位,为省、市文明班级的评比做好选拔准备。

4.8.10  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精的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坚持发展性、预防性为主,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又面临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要通过谈心、咨询、讲座、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适时进行教师的心理辅导,减轻部分老师的心理压力,以提老师的管理水平,同时,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研究和交流,每年选送2~3名热心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

学校和德育处要积极开展德育科研,继续搞好“全国和省级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以课题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鼓励老师,特别是一线管理的老师认真总结德育管理中的经验,并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初步的理论,每年德育工作者必须撰写德育论文,参与评比,获奖文章进行汇编,并给予适当奖励。

4.9  制度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学校要取得跨越式发展,教师是基础,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关键。可以说,在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校舍、设备、教材、资金投入、师资、教育方针政策各方面具备以后,管理便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所以,附中在发展中有必要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树立现代学校管理理念。

4.9.1  加强理论修养,树立新型管理理念

4.9.1.1  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为教职工、学生、家长提供服务是教育管理者的神圣使命。服务不仅是领导活动中的根本目的,而且还是形成领导职能、提高领导效益的根本途径;服务观念也是领导者观念变革和更新的动力。

4.9.1.2  树立竞争的观念

从严治校并不是用各种框框把教职工、学生捆死,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一种竞争环境,使学校充满活力。

一是校际竞争,表现在教育及其“产品”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竞争;

二是校内教职工个体的竞争,表现在职业岗位、职称、职别的竞争;

三是校内各群体之间的竞争,表现在执行职能、完成任务的水平竞争。

四是学生间的竞争,表现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升学就业等到方面的竞争。

4.9.1.3  树立大生产、大经济观念

要树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观念,从根本上坚定教育改革的决心,改革教育的结构、课程设置、办学形式、教学方法,重视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有商品经济观念,会生产、懂经营的全面发展的教师和学生人才。借鉴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树立经营意识。

4.9.1.4  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改变固有的看摊守业的维持管理的局面,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建立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学校发展。学校管理不仅仅是行政管理,更重要的是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目标管理等。

明确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学校管理要制度化、人性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制定依法、有序、负责、高效、安全的管理目标,确定依法管理职责管理有序管理效益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原则。领导班子及各级职能部门都注重把管理理念、思辨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程序性和操作性的条文,以规范办学和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行为。

4.9.2  要树立现代人才观念,从管理的角度做好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是一种特殊而又最珍贵的资源,现代学校尤其如此。引进所需的,用好现有的,培育发展的,留住关键的,就是现代企业、现代学校对人才资源的经营之道,也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求人”―― 借鉴企业的知识即财富,人才即利润的理念,把主要精力用在寻求高手、吸引人才上。

用人”――要因材施用、优化组合利用人才。要了解人才的优势与特点。不同的人才适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才组合能产生不同的工作效果。要根据岗位和部门的需要,合理地安排岗位、配置人才。用人不疑,对各层次工作人员,在充分信任下,让其放开手脚工作,不该过问的不过问,不该插手的不插手,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有益的建议。要为下属解除后顾之忧,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施展各自才能的舞台,使各路人才皆有用武之地。

育人”――要用多种形式培训教职工,加大培训投入,实现对教育人才资源的发展性开发。不仅把培训作为提高教职员工素质的手段,也要把培训视作提高教职员工待遇的形式,因为培训带给学校的利益是隐性的、巨大的。

留人”――好不容易招聘来的好教师,时间不长又跳槽了,这是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的流动,又是任何一个组织都避免不了的。留住了人才就是留住了财富、留住了附中的品牌和明天。因此,要认真探讨留人的途径。

4.9.2.1  待遇留人

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人才队伍,确保人才不流失,学校应创造条件,提供优惠政策,高薪聘用,不断提高员工的待遇。

4.9.2.2  事业留人

让人才在融入附中教育事业的同时,借助学校的舞台开创自己的事业,使人才在“做事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和归宿感。

4.9.2.3  机制留人

衡量品格,注重能力,不拘一格,大胆重用,形成有效的使用、评价、约束、激励机制;

4.9.2.4  环境留人

坚持“文化兴校”,将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协调进行,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

4.9.2.5  情感留人

从各方面关心人才,要使人才把学校视为温馨的家,切实感受到学校是施展才华的最好地方。

4.9.3  要善于定位、研究学校的发展

今后学校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下大力研究:一,学校的办学目标;二,学校发展战略;三,学校发展的特色;四,学校的经营策略。

要树立项目思维、运营思维的意识,建立项目标准,启动项目管理,项目是个人及部门成长的推动力,是整合资源的舞台,也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经营者必须锻造三项能力,创造两个前提,克服一条障碍。三项能力是:解读战略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整合资源的能力,由创意变成成果的能力。两个前提是:通过别人获得成果;帮助别人获得成功。一条障碍是:而不

4.9.4  建章立制,促进管理体制创新

4.9.4.1  五年内大致的时间表

第一年以学校管理层更新观念、学习理论为主;第二年以学校全员学习、提高认识、形成共识为目标;第三年在整合现有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经各职能部门、校务会、教代会、党委会逐层酝酿推出配套管理制度改革措施;第四、五年在试行中不断健全、完善学校新型管理模式。

 4.9.4.2  学校总体用人及管理体制

“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员“三制合一”的管理分配制度。即:有机结合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具体聘用制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待定),实行以考核奖励制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完善评聘分开、以岗定酬、绩效挂钩、优教优酬、优劳优酬、优管优酬机制,让责、权、利相统一,付出和获取相对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按照按劳分配、按质分配、逐步拉大差距的原则,除固定发放的结构工资(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外,设立业绩奖、教育管理奖、教学成果奖、教育科研成果奖等考核奖项,福利及其他津贴也要与考核结果挂钩,实现分配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4.9.4.3         明确管理权限,实现分级管理

为健全管理体制,落实各级责任,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职能,拟制订《关于福建师大附中管理权限的规定》,就《干部管理》、《教师职工管理》、《招生与控流》、《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安全管理》、《教育经费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建设与管理》、《对外关系与合作办学》等10个方面的职责范围与管理权限做出界定与划分。这样的《规定》,有利于确立校领导、各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落实各自的管理责任,保证权力运作的高效和相互制衡,推进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我省于2006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对于我校的发展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良好的机遇。我校师生一定要抓住机遇,通过制定与执行“十一五”发展规划,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更加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加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使今后的五年成为我校突飞猛进的五年!


服务热线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15号(350007)

  • 微博

  •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