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旅游地理》的评价机制(黄榕青、汤颖静等)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之窗  教学动态

发布时间:2007-04-05浏览次数:136供稿:福建师大附中 

                 

 

     

单位: 地理组                                        2007 2   1 

课题名称

校本课程《旅游地理》的评价机制

课题负责人

黄榕青

研究时间

20072月―20087

成果形成

结题论文

 

性别

    

工作单位职务

承担任务

黄榕青

中学高级

福建师大附中地理教师

组长

汤颖静

中学一级

福建师大附中地理教师

组员

钱晓玲

中学一级

福建师大附中地理教师

组员

 

 

 

 

 

 

 

 

 

 

 

 

 

 

 

 

 

 

 

 

 

 

 

 

 

 

 

 

 

 

以前开设校本课程《旅游地理》选修课时,每一次都有较多的学生选修,上课过程中学生也很感兴趣。但在课程结束要给学生评定成绩时,由于没有进行考试,只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分,这显然是不够公平、不够公正的,所以本备课组准备着手进行课题为《校本课程〈旅游地理〉的评价机制》的探讨和研究。通过研究不仅能够使得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公平、公正,而且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体验丰富的情感,培育学生积极参与、互助合作、公平竞争等道德观念和现代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尝试多种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摸索出一套相对适合我校生源并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的价值,并认识到学习地理对其终生发展的价值,从而更理性地认识地理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2通过研究,使学生在学习校本课程《旅游地理》时,可以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体验、感悟、提升。

3、通过模拟导游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在模拟导游展示中,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地理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陶冶。

 


 

课题实践时间为2年:20069月――20089

12006910月,进行校本课程《旅游地理》开课前的准备。

2200611月―20071月按照传统的方法上课及评价。

320073月,设计问卷,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关于《旅游地理》评价方式的意愿。总结分析后,确定评价模式――模拟导游展示。

420073月备课组讨论“模拟导游展示”的评价方案。

520073月搭建学习及展示小组。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并自由选题,然后根据学生的性别、思维特点、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做好角色分工。

620074月各组进行展示。由学生和老师组成评委进行评分,再参照平常课堂表现,最后评出成绩。

720075月―7月,再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在第二学段的选修课上,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并与前面两个学段的选修进行比照,得出初步试验结果。

820079月―20086月,再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并与前面三个学段的选修进行比照,得出最后的试验结果。撰写结题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1、本组已经完成校本课程《旅游地理》的开发,已经编写了校本课程《旅游地理》的教材。

2、成员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而且阻援之间通力合作。

3、在以前开设的《旅游地理》选修课,每一次都有较多的学生选修,而且上课过程中学生也很感兴趣。

 

 

服务热线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15号(350007)

  • 微博

  •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