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之窗  教学动态

发布时间:2007-04-23浏览次数:96供稿:福建师大附中 

 今年,是部分省市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高考内容与形式的再优化。新课程改革对高考有怎样的影响,新课程高考有哪些特点,面对新课程高考,教师、学生、家长应作好哪些准备――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4月8日、9日,江苏省49.6万考生参加了2007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作为该省2008年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水平测试也是对2008年高考的一次“预演”。图为参加测试的学生在淮安市清江中学答题。CFP供图

 

  2004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等地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2006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处在这一轮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学生,将从今年、明年、后年开始陆续参加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的新高考。


  新课程对高考改革的促进


  课程内容的变化。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新课程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一般分通用和专题两部分。通用部分是指本地区普通高中都适用的地方课程,除国家必修课程外,内容包含高中教育阶段符合国家教育要求且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专题部分是指在通用课程基础上,围绕特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而进行教学的地方课程,专题部分体现鲜明的地域性,具本土特色。通过地方通用、地方专题、校本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新课程较好地适应了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课程。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强调全面素质培养。新课改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强调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课改建立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包含对学生全面的个人过程评价与个人学习与生活的详细成长记录,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例如浙江省要求学校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并与全省统一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衔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减负为其目标之一。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原课程体系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具体实施中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价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新课改的变化与考试评价密切相关,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必影响高考的选题、命题。面对学习方式的新变化,高考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新高考的内容与形式变化


  新高考在内容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有了必考与选考两部分内容;高考文理分科将逐步淡化;考试评价进一步凸显减负功能;试题设计更加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增加选考内容。目前考生接触最少的是高考选考部分,新高考在“选考”方面有以下主要表现。一是考试科目的选考,例如广东采用“3+文科(理科)基础+X”模式:“X”即为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九门。二是考试题的选考,高考答卷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选考题中考生可自己选择考题,只要必考与选考的分值总和达到规定即可。必修内容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修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选考题增设梯度,必考题分值加上选考题分值超过科目总值,即选考题部分提供给优秀学生发挥能力的空间。例如:普通考生必须回答的是150分值的试卷,而优秀学生可以选答200分值的试卷,供院校招收专门人才时参考。


  文理分科逐步淡化。新高考还将淡化文理分科,在文科基础或文科综合考试中将增加理科知识比例,在理科基础或理科综合考试中将增加文科知识比例。“轻文重理”或“轻理重文”对个人的日后工作或学术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应该具备扎实的文理知识基础、知识技能。且新课程的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科目,传统意义上文科考历史、地理、政治,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的划分将会逐渐消失,这也将逐步淡化传统高考的文理分科。


  通过命题体现减负。高考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试卷上不会出现偏题、怪题,试卷难度将逐年降低。具体操作中主要是通过难度系数对考试难度进行评估控制,将高考难度系数控制在0.6左右。今后难度系数还将向着减负目标进一步调整。同时,弱化高考甄别与选拔的意义,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在高等院校录取中的作用。高考试题内容均在新课程范围内,而且必须同时限定在新高考大纲与各地区制定的考试说明范围内。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轻学校、学生的负担。


  试题设计注重能力。试题设计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加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尽可能反映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考模式的新变化。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影响下,各省的高考形式有所或将有所变化。以2007年广东省与山东省的高考形式为例:广东采用“3+文科(理科)基础+X”模式:其中“3”指语数外。“文科或理科基础”的考试内容范围限定在新课程的必修部分,而且“文科基础”或“理科基础”考试难度系数将明显下降。“X”为选考科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九门考试,考生可在九门中任选一门。山东采用“3+X+1”模式:“3”指语数外,均含选做试题。“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必修部分和一些选修部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必修部分和一些选修部分。“1”是基本能力考试,含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等内容。


  这两个地区的新高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高考的发展趋势。还有一点值得指出,英语听力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部分地区现行高考受多种因素制约而暂缓听力考试,但英语听力考试势必重返高考考场。与高考相应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除了强调与基础教育新课程衔接,还将按照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为学生提供多次机会,通过双向选择、综合评价进行考试选拔。


  如何在新高考中发挥实力


  新课改与新高考意味着传统考试方式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对此,考生调整好学习方式与应考心态非常重要。


  注重基础,掌握基本技能。虽然新试题设计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能力的提高仍是以扎实基础为前提的,所以首先要掌握好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语文学习,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从写好每个汉字、写好每篇文章开始,重视基本的书写习惯,提高主要文体类型的写作水平。高考语文的发展变化趋势是主观题的比重逐步增加,是否有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最终成绩影响会非常大。


  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是高考的最基本的内容,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当然其他科目亦是如此。做到这一点后,培养自己解题的灵活性与敏锐反应能力就不会很难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再千变万化的试题也离不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拓宽知识,提高选考能力。对于任何学科,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抓住其中的扩展知识点。这样做,不但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向博大精深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有效地提高选考能力。


  例如对生物学科中“生物科学与社会”这一部分内容,就需要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全面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这将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一部分内容,需要对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展开式了解,为日后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


  注重应用,提高实用技能。对于语数外物化生等科目,都要通过实际应用提高知识技能。例如英语这门学科特别强调运用能力,平时学习英语不要停留在听读文章做题目阶段,要利用各种场合创造英语情境,进行说、写、听的训练。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核心要求就是“能说会用”,英语水平是靠听读说写等环节提高的。对此,学生不但要在课上听懂英语老师的课,而且要把英语的课程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对此,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必须提高,既要注重语法的正确性,还要注重内容的思想性。目前,部分地区的高考英语作文已由1篇增至2篇,高考英语的词汇量也渐增到3000个至3500个。


  重视副科,提高综合素质。部分地区拟在高考录取中主要参照语数外的成绩,所以有人认为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课程成为了所谓的副科,这是错误的。


  物化生史地等科目与语数外同等重要。例如理化等学科,与人的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对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有着决定性作用,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部分大学明确提出,像物化生史地等科目中的个别学科必须达到要求的高等级才能录取,这样的要求提醒考生加强这些学科的学习,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要重视综合素质中的思想品德、艺术审美、体育健康等,这关系到同等条件下的优先录取。根据以往的实例,在高中阶段不重视物理化学等非“语数外”科目,或在思想品德、体育健康等方面有缺失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必将有所遗憾。(杭州市高校招生办 丁飞)


  背景


  2001年4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自此,新课改正式拉开帷幕。


  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成为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从2006年9月起,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如浙江省,根据教育部有关意见和本省实际,颁布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指导意见及2009年高考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2007年,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新高考方案经教育部批准出台。其中,广东为3+文科(理科)基础+X;山东为3+X+1;海南为3+3+基础会考;宁夏为3+文综/理综。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1日第5版

服务热线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15号(350007)

  • 微博

  •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