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我的母校――福建师大附中
秀美的闽江之滨,静谧的桃花山上,矗立着我亲爱的母校――福建师大附中。
记得35年前,当母校迎来百年大庆时,我正懵懂地跨进母校的初中部学习,面对突然来临的群贤汇聚的热闹场景,我顿觉眼界大开。那时,学校还发了一本介绍知名校友的小册子,我认真地拜读多遍,能够如数家珍地道出了母校很多知名校友的名字和事迹,比如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化学家侯德榜、数学家陈景润,以及其他知名的经济界、法学界、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小册子里更记载着许多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常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我为有如此伟大的校友而感到自豪无比,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倍感荣幸。 我在高兴之余,不忘自己小主人的身份,如小蜜蜂般殷勤地在校园内穿梭着,忙碌着,当起了义务引导员、讲解员,欢快地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师兄师姐们。
光阴荏苒,一晃35周年过去了,在母校初中、高中六年的学习生涯早已成为历历往事,我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青春年少的女孩,甚至我的孩子都已成为了母校高三年级的毕业生了。岁月的年轮在我脸上碾压出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皱纹,在我头上插上了一根根或长或短白发,但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对母校、对恩师的深情却长留心底,无法忘怀。
曾记得物理老师郑祖直,每课一测,三天一小测,五天一大测,严厉异常。上他的课总感觉惴惴不安,怕被提问答不上来,更怕发下小测卷子,有时只是错了两小题,就收到两个大大的红叉叉,沦落到了不及格的境地,让人苦不堪言。但是严师出高徒,对于理科不是很强的我而言,当年中考物理能取得满分成绩,真得归功
曾记得地理老师黄德馨,学识、人品如他的名字一般德艺双馨。他学识渊博,口才好,讲课时总是滔滔不绝,好像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名川大山、江海湖泊、矿藏资源、动植物的分布图都装在他脑子里。
曾记得数学老师庄家滨,教我们时已是满头白发,一位非常和蔼又耐心的老教师。他对好学生、对差学生都做到一视同仁,没有任何歧视。面对数学不是很好的文科生,他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耐心讲解,像慈父般的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虽然后来八、九十年高龄的他,已经记不起我们姓甚名啥了,甚至不记得教过我们了,但是每当我想起他时,心中总升腾起一股暖流,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您可能不记得我们,但我们却永远难忘您。
曾记得政治老师朱友华、历史老师林寿桦,当年教我们时都是刚刚跨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年轻有为,意气风发,但是,讲起课来却一点也不输老教师,深入浅出、严谨扎实,深受同学们喜爱。30多年过去了,他们已不负众望地成为了特级老师,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事业的路也越走越宽。我想,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他们对学生倾其所有,学生不会忘记他们,学校和社会更不会忘记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母校的伟大,在于有太多太多这样辛勤又敬业的园丁,真无法将他们一一列举。正是老师们一代又一代率先垂范,传承着良好的师德,教授着渊博的学识,他们的言传身教,教育、鼓舞、影响着一拨又一拨的附中学子,师生同心协力,长江后浪推前浪,成就着母校辉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35年过去了,我不会再像当年那般夸张地炫耀着母校的那些个知名校友了,我只是静静地一个人坐在庆典的礼堂里,感受着欢乐的气氛,我知道自己只是需要完成一个仪式,一个感恩的仪式,我只想告诉母校,我回来了,带着感恩,带着眷念,带着无尽的爱。
虽然我只是母校很不起眼的一名校友,但我想,在母校面前,我无需自卑,她的怀抱永远是温暖的。我们感恩母校的培养,母校也一定会为在各行各业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母校争光添彩的每一位学子感到骄傲的。 母校135周年生日早已过去一段时间了,我写下此文,不是想为母校歌功颂德,况且,我的写作功力也不足以写出母校的丰功伟绩。我只想抒发自己作为母校一员的激动情怀,表达自己永远不变的感恩之情;我只想告诉自己该尽点微薄之力,默默地传承母校的优良作风;我只想深深地祝福母校永远辉煌!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