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友善”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它讲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矩。每一个公民,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是所在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公民之间应该彼此团结,应该友善待人,建立起一种和睦亲爱的关系。为什么公民之间要团结友善?如何做到团结友善?这是每个公民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善待,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多助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能否团结他人、善待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实际上,公民之间是否团结友善不只是关系到公民个人生活的小事,还是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连年的内战,中国人之间的不团结,帝国主义列强才敢欺上门来,不断挑衅。他们不仅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宝,在中国烧杀掠夺,而且肆意污辱中国人的人格,践踏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不由得使人想起上海租界地某公园门口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每一个中国公民反思的历史。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一盘散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党人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驱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打败了凶残至极的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队伍的处境是那样的艰难,生活条件是那样的艰苦,装备是那样的落后,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靠的是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靠的就是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和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角逐中,最后的成败取决于综合国力如何。经济生产、信息、科学技术固然在综合国力中具有重要的分量,但人的因素始终占据着更核心的地位。一个相互敌视、分崩离析、内战连绵的民族和国家,决无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眼下就有一个鲜明的例子,阿富汗和新加坡都是小国,而两国人民今天的生活情景却有天壤之别。新加坡人民过着自豪康乐的日子,而阿富汗人民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应该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团结友善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今天来说,讲团结友善尤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团结友善则兴,不团结友善则衰;团结友善则存,不团结友善则亡。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全体人民的幸福,都需要全体中国公民加强团结,友善相处。
那么,如何做到团结友善呢?做到团结友善有什么途径和方法呢?
要做到团结友善,首先要有与他人团结友善的愿望。比如学校里,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水平高、成绩好、办法多、能力强、家里有钱,没有自己办不了的事,不需要与他人搞好关系。甚至还有人认为,讲团结友善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吃亏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短视的。俗话说:“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再强大的人总有脆弱的时候,一个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失策的时候。人生百年,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学生,没有老师、同学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绝对的孤家寡人、自我奋斗,绝对不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团结友善的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公民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都同等地享受着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一个人不论职位如何,不论文化水平如何,不论民族和宗教信仰如何,不论贫富差别如何,没有贵贱之分,因而也就不能恃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富傲贫。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这是做到团结友善的第一步。
团结是目的和结果,友善则是手段和过程。一个人对他人不怀好心,当然达不到与人团结的目的。只有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事事对人好,能够真诚地帮助别人,才能够达到团结的目的。
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有许多很好的教导。古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要先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专对别人吹毛求疵。与人交往自己要先做好,要先从自己做起,而不能老是指望别人。古人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己不希望别人所强加给你的,你也就不要把同样的做法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比心”,“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你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不要光说自己的理;对待他人,要拿自己亲近的人为例子,你如何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也要如何对待别人,你善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善待别人的孩子,你尊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同样尊敬别人的父母。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也就不难达到团结的愿望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对任何人都要团结友善?对坏分子要不要团结?要不要友善?我认为,讲团结友善当然要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讲原则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这种所谓的“团结”,实际上只能说是勾结。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讲团结、讲友善,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当反对不讲原则的团结。
一个人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不讲原则,常常会起到助恶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一些人出卖国家利益、破坏集体利益、破坏公共秩序、损公肥私、贪污腐败、欺压良善。对于这样的人和事,不是如何与之讲团结友善的问题,而是如何与之做斗争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坏分子,对于人民的敌人,是不能讲团结友善的。如果对之讲团结,就是对人民的不团结;如果对之讲友善,就是对人民的不友善。这一点必须分辨清楚。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团结在和睦友善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为每个人自身的道德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做出努力!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组织中的,因而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他人友善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善待,对他人敌视的人也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敌视。一个孤立无援的人常常陷入困境,而一个多助的人则处处都是坦途。能否团结他人、善待他人,关系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幸福。
实际上,公民之间是否团结友善不只是关系到公民个人生活的小事,还是关系到民族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连年的内战,中国人之间的不团结,帝国主义列强才敢欺上门来,不断挑衅。他们不仅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宝,在中国烧杀掠夺,而且肆意污辱中国人的人格,践踏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不由得使人想起上海租界地某公园门口那个“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每一个中国公民反思的历史。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当时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一盘散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孙中山先生及其革命党人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驱走了帝国主义列强,打败了凶残至极的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队伍的处境是那样的艰难,生活条件是那样的艰苦,装备是那样的落后,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并且最后取得了胜利?靠的是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靠的就是革命队伍内部的团结和友善。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角逐中,最后的成败取决于综合国力如何。经济生产、信息、科学技术固然在综合国力中具有重要的分量,但人的因素始终占据着更核心的地位。一个相互敌视、分崩离析、内战连绵的民族和国家,决无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眼下就有一个鲜明的例子,阿富汗和新加坡都是小国,而两国人民今天的生活情景却有天壤之别。新加坡人民过着自豪康乐的日子,而阿富汗人民则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应该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团结友善的因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在今天来说,讲团结友善尤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团结友善则兴,不团结友善则衰;团结友善则存,不团结友善则亡。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全体人民的幸福,都需要全体中国公民加强团结,友善相处。
那么,如何做到团结友善呢?做到团结友善有什么途径和方法呢?
要做到团结友善,首先要有与他人团结友善的愿望。比如学校里,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水平高、成绩好、办法多、能力强、家里有钱,没有自己办不了的事,不需要与他人搞好关系。甚至还有人认为,讲团结友善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吃亏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很短视的。俗话说:“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个再强大的人总有脆弱的时候,一个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失策的时候。人生百年,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实际上,任何一个成功的学生,没有老师、同学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绝对的孤家寡人、自我奋斗,绝对不可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团结友善的意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公民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都同等地享受着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一个人不论职位如何,不论文化水平如何,不论民族和宗教信仰如何,不论贫富差别如何,没有贵贱之分,因而也就不能恃强凌弱,以多欺少,以富傲贫。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怀着友好的愿望,抱着彼此平等的心理相互对待。这是做到团结友善的第一步。
团结是目的和结果,友善则是手段和过程。一个人对他人不怀好心,当然达不到与人团结的目的。只有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事事对人好,能够真诚地帮助别人,才能够达到团结的目的。
要做到团结友善,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长处,要反省自己的短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自以为是,凡事都是自己好,对的都是自己的,错的都是别人的。他们还常常会这样说:“我与他团结友善,但是他不想与我团结友善。”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是不可能做到团结友善的。人都一样,不可能身上没有一点毛病,做事也不可能永远正确。如果能想到这一点,就要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于别人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有宽容之心,不必事事都斤斤计较。一个人如果能记住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对于自己要时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么对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从而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己严、对人宽,就容易做到团结友善。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家有许多很好的教导。古人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君子,要先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能专对别人吹毛求疵。与人交往自己要先做好,要先从自己做起,而不能老是指望别人。古人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自己不希望别人所强加给你的,你也就不要把同样的做法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俗话说的“将心比心”,“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你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你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让别人行得通,不要光说自己的理;对待他人,要拿自己亲近的人为例子,你如何对待自己亲近的人,也要如何对待别人,你善待自己的孩子,也要善待别人的孩子,你尊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同样尊敬别人的父母。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做,也就不难达到团结的愿望了。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对任何人都要团结友善?对坏分子要不要团结?要不要友善?我认为,讲团结友善当然要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讲原则的团结不是真正的团结,这种所谓的“团结”,实际上只能说是勾结。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讲团结、讲友善,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应当反对不讲原则的团结。
一个人八面玲珑、四处讨好、不讲原则,常常会起到助恶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的确有一些人出卖国家利益、破坏集体利益、破坏公共秩序、损公肥私、贪污腐败、欺压良善。对于这样的人和事,不是如何与之讲团结友善的问题,而是如何与之做斗争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坏分子,对于人民的敌人,是不能讲团结友善的。如果对之讲团结,就是对人民的不团结;如果对之讲友善,就是对人民的不友善。这一点必须分辨清楚。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团结在和睦友善的社会主义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为每个人自身的道德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复做出努力!
(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