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时间,在我们校园中最被同学们和社会关注的是来自高二(9)班陈纲、高二(10)班陈中希和高二(13)班练轩云三位同学,他们被中国科协、中国航空协会授予了全国“航空少年”的称号,“航空少年”的称号是为了纪念“航空百年”而设置的,全国仅有100名中学生获得。消息公布之后,福建教育电视台、《海峡都市报》、《福州日报》、《海峡教育报》等纷纷报道了这则消息,并分别到我校采访了这三位同学。12月13日,也就是上周六,这三位同学已经晋京接受表彰,现在正在北京参加一系列纪念航空百年的活动。
昨天上午,航天英雄杨利伟为获奖同学授予了“百名航空少年”的称号,并与获奖者座谈,我校陈中希同学还代表获奖同学向杨利伟赠送此次活动的旗帜。
据了解,在北京期间,他们还将参观航空百年回顾展,进行热气球、动力伞飞行,以及听取闽籍院士、“飞豹之父”陈一坚和试飞英雄的报告,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参观故宫,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交流。他们在北京的所有活动费用和来回路费均由组委会承担。这三位同学丰富精彩的北京之行的确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
这三位同学是如何获得这次机会呢?同学们也许还记得,在本学期开学初,团委、学生会在全校同学中动员报名参加福建省青少年“航空百年”知识竞赛的事吧。或许是对比赛情况不了解,或许是对这样的比赛不屑一顾,最终只有少部分同学报名参加。经过认真的选拔,陈中希、陈刚、练轩云三位同学脱颖而出,代表我校参加了10月18日在我校举行的福建省青少年“航空百年”知识竞赛,最终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经省科协、省航空协会的推荐,这三位同学参加了全国“航空少年”的评选,并最终获得这一光荣称号。
其实在10月18日的比赛结束之后,学校和这三位同学才知道获得名次的同学可能会有到北京接受表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在9月份的时候是公平地放在全校每一个同学的面前的。可以这么说,这三位同学报名并认真准备参加比赛,是他们紧紧地把握住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机遇。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创造机会,永远是强者的行动指南。不要整天叹息,埋怨命运,其实机遇就在你的身边,关键就看你如何识别和利用。机遇永远青睐于有准备之人,没有准备,只能眼看着机遇被别人把握。
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人们戏称连3岁孩子都能做。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半个月后,洛克菲勒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但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下决心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的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可是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5亿美元的开支。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每个人的机遇都不同,因为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和条件相同。这是客观存在,不用讳言的。但这并不是说,主观努力不重要。主观努力是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关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简洁地说明了机遇和自身的关系。当苹果落地的时候,一般人是不会去思考其中奥秘的,牛顿的头脑有准备,抓住了,发现了万有引力。在黑暗中看见物质闪光的不仅居里夫人一人,但居里夫人抓住了,发现了镭。人的一生就有大大小小的多种机遇,水平越高实力越强,机遇就越多,就越容易抓牢。埋怨机遇不来、命运不公的人,往往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所以有什么样的实力就有什么样的机遇。
要具备把握机遇的实力,必须从两方面努力。首先是要自我修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愿付出艰巨的劳动,机遇即使掉到你的手上,也接不住。此外,光有实力不够,还要敢于推销自己。中国素来以谦逊退让为美德。这在生活上、待人接物上是值得赞美的,但在事业上是不可取的。毛遂虽然对形势了如指掌,“颇有辩才”,如果不自我推荐,又怎能脱颖而出?坐在家里等待机遇,机遇往往会“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有走出去,表现自己,机遇才会争着来考验你,拥抱你。很多同学缺少自信心,遇事退缩,不敢冲出自我封闭的藩篱,结果才能、学识都因得不到浇灌而枯萎,这实在太可惜了。
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机遇,这些机遇有的就可能蕴含于你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蕴含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大到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学校、年段组织的各种比赛和活动,小到班级、团支部组织的活动。热情参与,认真投入,你就会把握住每一个机遇!
11月底,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大学生们座谈时说道:“珍惜机遇,机遇是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
珍惜机遇吧,机遇将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
昨天上午,航天英雄杨利伟为获奖同学授予了“百名航空少年”的称号,并与获奖者座谈,我校陈中希同学还代表获奖同学向杨利伟赠送此次活动的旗帜。
据了解,在北京期间,他们还将参观航空百年回顾展,进行热气球、动力伞飞行,以及听取闽籍院士、“飞豹之父”陈一坚和试飞英雄的报告,到中央电视台参加节目录制,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参观故宫,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交流。他们在北京的所有活动费用和来回路费均由组委会承担。这三位同学丰富精彩的北京之行的确让许多同学羡慕不已。
这三位同学是如何获得这次机会呢?同学们也许还记得,在本学期开学初,团委、学生会在全校同学中动员报名参加福建省青少年“航空百年”知识竞赛的事吧。或许是对比赛情况不了解,或许是对这样的比赛不屑一顾,最终只有少部分同学报名参加。经过认真的选拔,陈中希、陈刚、练轩云三位同学脱颖而出,代表我校参加了10月18日在我校举行的福建省青少年“航空百年”知识竞赛,最终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经省科协、省航空协会的推荐,这三位同学参加了全国“航空少年”的评选,并最终获得这一光荣称号。
其实在10月18日的比赛结束之后,学校和这三位同学才知道获得名次的同学可能会有到北京接受表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在9月份的时候是公平地放在全校每一个同学的面前的。可以这么说,这三位同学报名并认真准备参加比赛,是他们紧紧地把握住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机遇。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机遇。要善于把握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机遇,创造机会,永远是强者的行动指南。不要整天叹息,埋怨命运,其实机遇就在你的身边,关键就看你如何识别和利用。机遇永远青睐于有准备之人,没有准备,只能眼看着机遇被别人把握。
年轻的洛克菲勒初入石油公司工作时,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因此被分配去检查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整个公司最简单、枯燥的工序,人们戏称连3岁孩子都能做。每天,洛克菲勒看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罐盖转一圈,再看着焊接好的罐盖被传送带移走。半个月后,洛克菲勒找到主管申请改换其他工种,但被回绝了。无计可施的洛克菲勒只好重新回到焊接机旁,下决心既然换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把这个不好的工作做好再说。于是,洛克菲勒开始认真观察罐盖的焊接质量,并仔细研究焊接剂的滴速与滴量。他发现,当时每焊接好一个罐盖,焊接剂要滴落39滴,而经过周密的计算,结果实际只要38滴焊接剂就可以将罐盖完全焊接好。经过反复测试、实验,最后,洛克菲勒终于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用这种焊接机,每只罐盖比原先节约了一滴焊接剂,可是就这一滴焊接剂,一年下来却为公司节约出5亿美元的开支。年轻的洛克菲勒就此迈出日后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直到成为世界石油大王。
每个人的机遇都不同,因为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和条件相同。这是客观存在,不用讳言的。但这并不是说,主观努力不重要。主观努力是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关键。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简洁地说明了机遇和自身的关系。当苹果落地的时候,一般人是不会去思考其中奥秘的,牛顿的头脑有准备,抓住了,发现了万有引力。在黑暗中看见物质闪光的不仅居里夫人一人,但居里夫人抓住了,发现了镭。人的一生就有大大小小的多种机遇,水平越高实力越强,机遇就越多,就越容易抓牢。埋怨机遇不来、命运不公的人,往往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所以有什么样的实力就有什么样的机遇。
要具备把握机遇的实力,必须从两方面努力。首先是要自我修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愿付出艰巨的劳动,机遇即使掉到你的手上,也接不住。此外,光有实力不够,还要敢于推销自己。中国素来以谦逊退让为美德。这在生活上、待人接物上是值得赞美的,但在事业上是不可取的。毛遂虽然对形势了如指掌,“颇有辩才”,如果不自我推荐,又怎能脱颖而出?坐在家里等待机遇,机遇往往会“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有走出去,表现自己,机遇才会争着来考验你,拥抱你。很多同学缺少自信心,遇事退缩,不敢冲出自我封闭的藩篱,结果才能、学识都因得不到浇灌而枯萎,这实在太可惜了。
在我们的校园中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机遇,这些机遇有的就可能蕴含于你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蕴含于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之中,这些活动大到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学校、年段组织的各种比赛和活动,小到班级、团支部组织的活动。热情参与,认真投入,你就会把握住每一个机遇!
11月底,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大学生们座谈时说道:“珍惜机遇,机遇是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说的:
珍惜机遇吧,机遇将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