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于润德楼二楼会议室举行半期考试质量分析组会。本次会议由语文组组长陈琳老师主持,高中部与初中部全体语文教师参会。会议聚焦各年段半期考试情况,围绕“细处精耕明学情,砥砺前行促提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后续教学工作明确方向。
图 1陈琳组长发言
陈琳组长首先强调了教学质量分析对学情诊断、教学改进的重要意义,指出本次组会是初高中各年段教学衔接的关键契机,她强调:“教学质量的提升,始于对每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审题是否精准、答题是否规范、基础是否扎实、思维是否到位,这些细节正是撬动学生进步的支点。”她指出,本次组会需跳出宏观分析,下沉到具体教学环节,从学生失分点中挖掘细节问题,以“显微镜式”视角诊断学情,形成可落地的改进方案。
高三备课组组长吕惠珊老师围绕“以模拟训练为主线,核心素养提升为核心”展开分析,指出高三复习聚焦模拟试题精选与限时训练,每周2.5小时整卷训练提升应试适应能力。针对学生审题不细、主观题答题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强化文本整体把握、规范答题步骤、利用二次作答卡进行精细化指导等措施。同时,强调作文训练贯穿始终,通过范文研读、面批二改提升写作水平,早读背默采用“先读再考”模式,24份小测覆盖重点篇目,后续将针对薄弱题型分类突破。同时,她特别提到面临艰巨的任务、繁重的工作压力,老师们主动分担任务、利用课后时间为学生答疑,从没有一位老师有过怨言,反而每位老师都是满满的干劲,也时刻互相体谅对方,感谢每一位小伙伴对高三备课组的支持。
25届文科班语文科任傅丹莉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聚焦基础积累、写作提升、选择题攻坚、考前细节与心态守护。基础积累推行“每日名言轮讲”,学生主讲并提炼“高光词汇”,形成分类名言库,每周回测巩固,提升作文高级词汇精准使用率。写作训练构建标题、开头等7个专题活页库,结合高考范例与热点素材标注,通过二改三改和面批临界生,助力作文细节优化与高分突破。选择题利用数据筛选薄弱学生,定制专项训练,标注错题类型,针对共性问题结合课本篇目强化,提升平均分。考前细化答题规范,以高考状元答题卡示范格式,强调涂卡、用笔等应试细节,辅以饮食、心态指导。此外,通过“作文门诊”“阅读诊所”面批及考前手写加油卡片,传递关注与信任,增强学生学科归属感。
高二备课组组长张健筠老师以“教考衔接”为切入点,分析试卷中名著阅读、文言文迁移等模块的答题情况,指出学生在文本细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上的不足。提出加强课堂情境教学,如结合社会实践展板设计学习任务,提升学生对人物通讯、新闻文体的理解;同时,针对作文素材单一问题,通过生活情境融入、个性化表达训练,引导学生挖掘真实情感,避免套路化写作。
高一备课组组长叶海燕老师着重分析“慕强心理”作文题及现代文阅读得分情况,指出学生逻辑思维与深度思考能力有待提升。提出教学中强化审题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细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通过任务驱动式学习,如角色分析、情节重构等活动,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同时,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环节,通过每日字词检测、语法专题突破,筑牢语言基础。
初二备课组组长时珑老师结合“民俗文化”“事理说明文”等单元考查内容,分析学生在课内知识迁移与课外阅读适应上的表现,指出部分学生存在审题偏差、答题逻辑混乱等问题。提出加强 “细读”“联读” 训练,如通过《社戏》与课外散文对比阅读,提升文本情感辨析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强化素材剪裁与扣题意识,避免“偏题跑题”。
初一备课组组长徐丽华老师以“基础夯实与习惯培养”为重点,分析字词、默写等基础题得分情况,肯定“早读测+周练”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指出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细、写作描写能力薄弱等问题。聚焦基础夯实、分层落实与习惯培养,着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此外,通过课后15分钟面批纠错、设立“进步星榜”表彰审题规范与细节出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课堂参与度有所提升,实现了基础与能力的双向提升。
最后,陈琳组长总结指出,各年段的质量分析紧扣学情,措施具体可行,体现了附中语文组“精准教学”的教研追求。她强调,初高中教师需进一步加强学段衔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连贯性培养,尤其在审题能力、思维深度、表达规范等方面形成阶梯式训练体系。同时,鼓励教师们将质量分析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行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研讨等方式,共享经验、攻克难点,推动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此次组会既是对半期教学的深度复盘,也是对后续工作的科学规划。全体语文教师将以数据为镜,以策略为桨,在精准教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助力学生语文素养与应试能力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