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模样(2025年4月28日)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  升旗仪式

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供稿:福建师大附中 志勤级10班 范宸菲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志勤10班的范宸菲。今天,我站在国旗下,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以怎样的姿态回答青春?

提起五四运动,我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历史课本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或是北大红楼里那群振臂高呼的青年身影。但当我寻觅我校的《英烈校友手册》时,望见的却是另一些被岁月尘封的名字——他们并不陌生,而是与我们一样曾在附中校园里读书的少年。

黄乃模,17岁考入英华书院,甲午海战中,他与邓世昌并肩冲向敌舰,用生命诠释“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王清锋,18岁加入辛亥革命敢死队,在福州光复起义中壮烈牺牲;方尔灏,21岁成为中共福州地委首任书记,面对酷刑坚贞不屈,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他们的青春,定格在二十岁出头,却用热血浇筑出民族觉醒的基石。

这些校友的故事让我明白:青春的内涵,从不是独善其身的精致,而是兼济天下的壮美。正如陈独秀所言那般:“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百年前的他们,本可选择安稳人生,却甘愿以青春生命为火把,照亮漆黑的长夜,好让后来踏上路的我们沐浴阳光。

五四精神从未褪色,它仍然在一代代青年手中传递。翻开校友手册的后半部分,我看到25岁的林恒为拯救民族危亡,却在对日空战中葬身于蓝天;19岁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曹维新,在黄石暴动中英勇就义……他们的一段段故事让我震撼——青春的价值,远不在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厚度。

更让我动容的是那些“无名者”:有人放弃留学机会扎根农村,有人在实验室反复验证数据,有人在街头为正义呐喊。校友杨申生本可出国深造,却选择留在国内从事地下工作;陈文相新婚燕尔便投身游击区,孩子夭折却仍坚守岗位……他们的选择告诉我们:青春的答案,从不是独行的浪漫,而是与时代同频的担当。

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当中,不再需要面对战火与牢狱,但时代的考题从未消失。新时代,我们看到黄文秀将生命献给脱贫攻坚,DeepSeek团队用代码推动AI浪潮,而我们的校友严家耀24岁牺牲于抗美援朝战场,黄盛贵27岁血战东山岛……他们用行动证明: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长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

或许有人问:平凡如我,如何书写青春?当代中国青年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的回答是,我们怎么样,中国青年就应该是怎么样的。你认真完成的每一份作业,是构建起知识汪洋的一滴水珠;你主动搀扶老人的双手,是传递温暖与关爱的一寸暖阳;你在实验室反复验证的数据,或许蕴藏着改变世界的密码……你脚踏实地留下的深浅足迹,都是青春的价值。

青春的诠释,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你的每一次奋斗,每一滴汗水,都是对青春最好的回答。

谢谢大家!

服务热线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15号(350007)

  • 微博

  •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