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举办的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在福州开幕。我校党委书记吴泳清、副校长蔡宣步、团委书记陈志强,以及我校前身英华中学老校友陈世明、李怡英、毕乐华,英华中学教师穆霭仁家族后人穆言灵等受邀,与其他众多“鼓岭之友”一起参加了“鼓岭故事”分享会。
·缘起英华
“鼓岭故事”分享会中的4位“英华之子”,或是我校前身英华中学老校友,或是英华中学教师后人,他们与英华的故事、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照见了附中、中国对外国友人地久天长的情谊。
英华小闺蜜:李怡英、毕乐华
△1947年,李怡英、毕乐华于鼓岭△
△2024年,李怡英、毕乐华于“鼓岭故事”分享会△
李怡英、毕乐华同一天出生,当天恰逢英华中学60周年校庆,两人的父母又同是英华的同事兼好友,于是父母便从校名中各取一字,用“英”和“华”为她们命名。李怡英、毕乐华是相伴长大的亲密伙伴,在英华成长、上鼓岭避暑,用福州话交谈。后来,毕乐华一家回到美国。
直到2014年,毕乐华再次来华,两人才有了再一次会面;现在,两家人建立了联系,结识了彼此的家人与亲友,时常于线上线下相聚。
△近10年来,李怡英、毕乐华及双方亲友合影△
△1947年,李怡英、毕乐华及家人于福州英华中学△
△2024年,李怡英、毕乐华与附中领导、李怡英家人(白云、我校教师陈志强)于“鼓岭故事”分享会△
一世师生情:陈世明、穆霭仁(穆言灵)
“鼓岭之友”的创立者,穆言灵和她的丈夫穆彼得,是英华中学教师穆霭仁的后人。他们二人奔走于美国东西海岸间、太平洋两岸间,寻找关于鼓岭老洋房的人物和故事,续写中美民间情谊来往的佳话。
△1948年,婴儿穆彼得在鼓岭△
△穆彼得、穆言灵夫妇一家,两个女儿的名字分别为:爱中、爱华△
英华中学百岁校友、惊涛级陈世明的老师,正是穆蔼仁。穆蔼仁老师在英华中学执教时,惊涛学子创办了校内英文报《Tide》,穆蔼仁老师担任顾问、陈世明担任主编,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1941年返美时,穆蔼仁带上了《Tide》创刊号作为珍藏。2018年,在陈世明等人的努力下,穆蔼仁老师的名字被刻上了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他成为首位名字镌刻于此的外国人。
△2024年,穆言灵与陈世明在“鼓岭故事”分享会△
△穆言灵与陈世明及家人,展示由陈世明校友书写的中英文“中美人民友好丰碑”△
·续写情谊
无论是附中前身的老三校师生,还是附中师生,都在为延续中美情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附中力量。
在这一次的“鼓岭故事”分享会中,老校友们分享了他们的英华故事、鼓岭故事。附中为“鼓岭之友”送上了“老三校复刻版校徽”,我校党委书记吴泳清还为穆言灵佩戴了英华中学的校徽。
△党委书记吴泳清在“鼓岭故事”分享会上介绍附中老三校复刻版校徽△
△党委书记吴泳清为穆言灵佩戴英华中学的校徽△
附中始终致力于推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2013年秋季,“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正式开始招生,至今已有九届毕业生。附中中美班留学方向,每届有约80%的毕业生选择赴美深造,全美排名靠前的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都有附中青年的身影。目前,“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有7名外教老师。附中正通过中美班的创设,向世界讲好附中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中美班学生与外教交流△
·未来可期
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习近平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中美关系的未来在青年。
缘起英华,情意绵长,未来可期。附中将继续开辟推进中美青年深入交流的新渠道,挖掘新老附中人的中美友谊故事,传承中美友好,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培育青春力量、作出新的贡献。
供稿:宣传组
审核: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