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求索不止(2025年10月20日)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活动1

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107供稿:福建师大附中 副校长 李明哲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格物致知,求索不止

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3岁。杨振宁先生的科学贡献,远不止于1957年为他与李政道先生赢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他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为20世纪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比肩的科学里程碑,为人类理解基本粒子、探索量子计算、开发超导材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格物致知,求索不止”的真实写照。在战火纷飞的西南联大,他在艰苦环境中坚持钻研,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面对“宇称必守恒”的学界共识,他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的创见;他的研究横跨多个领域,兼具中国文人的历史情怀与现代科学的批判精神,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勇气与思想深度。这种“格物致知,求索不止”的精神,也正是我们附中人代代相传的学术血脉。

上周三,学校为第18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施蕴哲同学举行了求索碑刻名仪式。这是求索碑第17次刻下光荣的名字,也是一堂生动的精神传承课。碑上17枚奖牌与院士墙上17位院士校友的名字,不仅镌刻着学术的高度,更闪耀着附中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作为新时代的附中人,我们更应立“格物求索”之志,夯实学业根基,铸就奋斗品格。无论是数理化的严谨推演,还是文史哲的深沉思辨,我们既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也要培养沉潜钻研的定力,在求知路上脚踏实地、精益求精。

本周四起,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将在我校举行。我校12名入选省队的同学将与全国590位物理英才同场竞技。在此,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预祝他们赛出水平、展现风采,为自己争光、为附中添彩!

此外,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学校对本周末至下周二的课程及晚自习安排作了适当调整,并招募了师生志愿者共同参与服务。恳请大家理解支持,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展现附中人的优雅风范与热情担当,为远道而来的师生营造良好的竞赛环境。也希望同学们合理安排调休时间,做好自主学习,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在各自的赛道上不断进步、收获成长。

谢谢大家!

服务热线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15号(350007)

  • 微博

  •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