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的温度(2021年12月6日)

时间:2021-12-07浏览:574

半个月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总结了我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035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也更加清晰!到2035年,我们将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为一个法学院的学生,我一直在思考着在未来十五年如何让老百姓更真切地感受到宪法就在我们身边?直到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大家都知道,今年9月以来,“用电荒”席卷了全国多省。然而作为国家头等大事的能源保障基础建设,在我的老家却难以推行下去。我老家有一个核电站的配套项目,由于施工山体出现裂痕,导致项目难度大大提高,工程费用也更加高昂。然而,由于预算有限,工程款迟迟不到位,工人们的工资没有了着落,便消极怠工甚至罢工。随着工程周期不断拉长,矛盾纠纷愈演愈烈。

工人们扬言要去起诉。可是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从立案到判决,至少也要5个月。工人们说:“5个月,黄花菜都凉啦,我的工资这5个月从哪里得来?”是啊,5个月,150天,工人们等不起,工程施工等不起,镇上5.4万村民的用水用电更等不起!

怎么办呢?在大家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站了出来,他说我来试一试!没有想到,他这一试,仅仅用了15天的时间,一纸调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工地里又响起了机械运转的声音!没错,大家没听错,5个月要通过法律诉讼解决的问题,这个中年男人仅仅用了15 天,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解决了所有的矛盾和纠纷。

我在这里很骄傲地告诉大家,这个人就是我的大伯!15个不眠夜,26次前线调解,东奔西走,耐心劝解!15天调解奇迹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没错,是人民调解员的努力!没错,是为民办实事的坚守!而他们努力践行的是只有中华民族才拥有的宪法价值,他们执着坚守的是只有中华民族才拥有的法治信念!

《宪法》第111条对人民调解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二款提到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这样一个凝结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的条款,通过像大伯这样可亲可敬的人民调解员不断温暖着人民!纠纷的解决,原来并不仅仅只有敲响法槌下的输与赢,胜与败。还可以是握手言和,互利共赢!

无独有偶,江西芦溪县有一位独臂大侠老绍,靠着一只胳膊,将这份宪法价值坚守了15年!15年来,他靠着单手骑车访遍了珠亭村16个村民小组、 515户家庭,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100%,他把宪法的种子播撒在珠亭村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脚下,诠释了宪法的温度,勾勒出了最靓丽的法治图景!

15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加速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这两个故事已经告诉我们答案!通过践行宪法,150天的法律诉讼变成了15天的和谐共赢,村民们更快地用上便宜电、安心电。通过15年对宪法价值的执着坚守,贫困落后的村落成为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然而我们的制度优势却能让人民在每一个案件纠纷中真切地感受到温度和力量!

也许有人说,宪法庄严高冷,但真正走近它的故事,却发现它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我。宪法,像树叶间30℃的雀跃阳光,释放光和热;像红旗下100℃的专注眼神,承诺美好的未来;它更是无论零下5℃还是高温40℃,却始终沸腾着的汗水和守护。一个国家的温度,在法也在情,在你也在我。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我们感到骄傲,因为,有法可依,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