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一粟来之不易,弘扬美德勤俭为本(2023年10月17日)

时间:2023-10-16浏览:25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高二七班的汤杨楠,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一谷一粟来之不易,弘扬美德勤俭为本”。

今天,202310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粮食,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民计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世界粮食日的宗旨就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世界还有许多地方面临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世界多达8.28亿人面临饥饿,饥饿人口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2022年,45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约2.05亿人处于“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级别的粮食不安全,人数较上年大幅增长。世界粮食安全威胁犹在,预防可能存在的粮食隐患,解决现存的粮食问题应当引起全球的重视。

历史上,中国也曾出现数次大饥荒。其中,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饥荒之一。那一年春天,河南大旱,夏秋两季粮食几乎绝收。大旱之后,又遭遇了蝗虫灾害,加上国民党政府救灾不力,在19421943年间爆发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有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被饿死,另外还有300万人逃离河南,成为流民。

而今,我国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平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0.6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83公斤,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这一“民以食为天”的安全感,一方面源自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给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另一方面,离不开每一位为粮食、为农业付出的中国人;这其中,有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还有无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辛勤耕耘。

当然,每一位平凡的、普通的中国人,都能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世界的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就是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致敬“粒粒皆辛苦”的精神。

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此我倡议大家:1.节约用水,提倡一水多用。2.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3.节约用电,做到人走灯息。4.少用一次性纸杯、筷子、塑料袋等等一次性用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中华儿女、新时代青年、附中学子的我们更应当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牢记我校“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好习惯蔚然成风,积极投身国家、世界粮食安全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