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 名师指点

时间:2003-05-07浏览:31

  一、对试题的评价
  1.命题思路
  2003年省质量检查理综试卷难度控制在0.55~0.60,全省考生成绩抽样统计结果平均分174.99,难度值0.58,十分接近高考要求。在控制整体难度的前提下,物理难度明显降低(福州抽样物理平均分71.3分,难度值0.59,化学、生物略升,考试结果:生物选择题偏难)减少了学科间差异。
  在试题结构方面,全卷由两部分组成。第I卷132分,共22题选择题;第11卷历 分,共12题非选择题,与2003年烤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整卷进一步加强了对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遵循“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没有偏、难、怪题,旨在让学生考出信心、查出缺漏,增强下一阶段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体现省质检的检测、诊断和激励功能。
  2.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考查能力。
  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点,在有限的题量下,尽可能顾及大部分知识点,特别是重要的主干知识点,力学部分有第18、22、32、33(有半题是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34题,约57
分,占47.5%;电学部分有第19、20、21、31(2)、33(有半题是加速电场、电偏转、磁偏转)题,约40分,占33.3%;力、电部分合计占80.8%,对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占了相当的比重;热学部分有第16题,共6分,占5%。光学部分有第17、31(1)共11分,占92%;原子物理有第15题,共6分,占5%;物理试题以中档题当家,没有特别难或特别容易题,能力要求适中,出现了第19、20、21、22、33、34题考查能力的好题。
  (2)强调综合性。
  试题采用板块式组成,基本上按生物、化学、物理三科顺序从易到难依次排列。试题仍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重学科内综合,轻跨学科综合。物理试题与化学科综合的仅第15题一题,而物理学科内的综合占了绝大部分,往往是一道题目中就涉及了若干个知识点,重点考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试题的综合性,如第16、17、18、19、20、21、22、32、33题。最后三道计算题采用分步设问,层次分明,渐进区分。第一问多数学生都能入题,而完成全部需要较扎实的基础和能力。
  (3)联系实际,体现高科技。
  命题取材注意联系实际,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如第32题摩托车飞越壕沟的技巧表演。同时还体现高科技信息,如15题探测宇宙本源,用“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反物质”;第33题质谱仪;第34题纳米技术中“激光致冷”的应用。不但体现时代主题,还力图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4)重视实验。
  实验题分值为18分,占15%,设置了两个小题,同时不拘泥于课本中的实验,考查了如何处理实验数据,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来设计题目,还重点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测量原理,减少误差的分析等,引导学生重视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重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学以国用,注重创新、实践、探索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答题错误分析
  物理科得分率较高的是第16、17题,较低的是第19、20、34题,其余题目均为中档题,学生的答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各题详细分析简略)综合起来可归纳为:
  l、基础不扎实,存在一些知识缺漏
  2、审题粗心,导致判断失误或漏答。
  3、思维不够深入,推理计算及综合分析能力差。
  4、答题不够规范,未写出重要的原始公式。
  5、实验原理不够清楚,学生实验技能较差。
  6、答题时间掌握不当,由于题量多,阅读思考量大,学科之间思维转换快,使许多学生不适应,存在着解题过程前松后紧,导致没有时间完成物理题目,或赶时间做完物理题,结果失去很多不该失去的分数。
  7、初次使用答题卡,书写不规范。
  三、最后阶段的复习建议
  高考临近,总复习工作已经进入尾声,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复习情况,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组织好每一节复习课。现提供一些建议供各位老师教学指导时参考;
  l、要回归课本,阅读课本中重要的知识,归纳各章知识,构建知识系统网络,突出学科重点内容,强调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2、要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关注有关考试动向和信息,同时要善于鉴别和处理有关信息,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3、临近高考,各地模拟题骤增,一定要经过筛选和重新编制后发给学生,千万不要再增加练习量,面对“题海”要精选、精炼、精讲。选题要把握“精、准、中、活”坚决摒弃“滥、偏、难、死”。时间紧迫,只能“精炼”不能加大训练量,要提倡进行适量的适应性质的训练。布置练习题要分层次,不能统一要求学生都要完成,练习后要讲评,但要“精讲”,讲评前要摸清学生脉搏,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所在。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要点评,不能泛评,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注重解题的策略及思路和方法的讲解,举一反三,补知识的缺漏。
  4、回顾一遍实验,注重原理、过程,才能进行迁移、衔接和充分发挥。适当关注“研究性学习”在试题中的应用。
  5、做好考前模拟训练,合理安排答题时间,要做好答题指导,注意答题规范,适应网上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