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心理 造就创新人才
福建师大附中德育处、心灵驿站 林熹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培养健康心理,造就创新人才。
近几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只有加大对青少年健康心理宣传的和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
在参照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基础上,我们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与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四个方面。
(1) 学习适应性:通常有比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切合实际;学习的自觉性强;善于制定学习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力强、学习信心足的特点。在对待考试问题上,他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
(2)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具有同情心,待人热情、宽容、真诚,而不是胆小、怕羞、不和群、表情冷淡或忸怩作态。
(3)自我认知与现实感: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心理过程与特征及其表现的认知,而现实感则指个人对自己同现实之间关系的认知。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有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评价恰当。在对现实的感知能力上,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现实,并根据对现实的认识来给自己做出恰当的人生发展定位,有与现实联系紧密的自我价值体系。
(4)个性发展的良好性:个性是指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应表现出良好的态势。
既然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师生之间和班级内部如果是和谐、团结的环境,那么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便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他们的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信任,他们就会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烦恼。
为了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学校开放了心灵驿站。有些同学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到心灵驿站来的,都是那些所谓“不正常”的同学,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不良情绪,都会遇到自己无法排解的事情,这时你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欢迎广大的师生朋友前来心灵驿站做客,在这里,我们会耐心倾听你的心声,一同分享你的快乐、你的悲伤,帮你梳理思绪,解开困惑,让心灵有个温馨的休憩。当然,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会使我们保守着我们共同的秘密。心灵驿站将一路伴你成长。
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心灵驿站马上就要搬新家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广大师生。具体地址:由原来的小礼堂后搬到校宣传栏后小木屋。日常开放时间:每周一、二、四、五下午。 即日起至4.15中午时间亦开放。电话:83477324
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但我们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附中定会迎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美好明天。
200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