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弘扬社会新风

时间:2006-03-27浏览:34

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锤炼,弘扬社会新风

德育处主任   黄  萍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3月4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刻,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玉禄、孔繁森,到任长霞、魏青刚、丛飞、洪战辉,一批批优秀人物,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孟子云“仁则荣,不仁则耻”。在这里,荣辱既是区分行为道德与否的社会标准,又是道德主体的心理感受,是良心的自我评价,因此具有强烈的冲击性。尤其是耻辱,与人的生命相连,故有“士可杀,不可辱”之说。孟子还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也许可以缺乏智慧,也可能无大作为,但不能无耻。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我们致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秩序规范的经济,更是一种道德高尚的经济。当前,从一个层面上看,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等方面,有些人认识模糊、是非不分;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这就是荣辱观缺失的表现,严重损害了社会风气。“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正是对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和修复,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所谓荣辱观,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综合反映。它不是抽象地存在,它体现在每个人行动和思想的每一个细节,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一份关心、一声问候、一把搀扶、一片诚挚,都是责任,都是美德。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面临是非荣辱和选择:今天考试,一道题不会答,是作弊?还是承认自己不足而去努力;路过十字路口,是遵守信号灯,还是快步抢行;看到别人有困难,是热心相助,还是冷漠处之;面对艰难,是自强不息,还是自暴自弃、碌碌无为。举手之间,是善恶美丑;点滴之中,有是非荣辱。


  “八荣八耻”的核心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爱国,反映在学校里,那就是爱自己的学校,爱老师、爱学生,爱学校的一草一木,维护学校的声誉。我们学校有着125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光荣传统。信息化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快捷的同时,还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发表言论的空间。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老师、同学为学校发展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和建设性的意见,体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然而,我们也很痛心地看到了一些打着“言论自由、维护学校”的旗号,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谩骂、污辱、随心所欲,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这不是“附中人”的品质,是不道德的!是耻辱!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应该受到谴责!在我们这样一个开放的、宽容的、民主的时代,人们的行为选择有着充分的自由。但是,这个自由是有边界、有底线的。这个边界和底线就是,我们不能在自由、个性这些冠冕堂皇的旗帜下,去做颠倒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善恶的事情。


  比如,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有这样一件事:一位企业家与外商洽谈一个合作项目,通过洽谈,已基本达成意向准备隔天签约。洽谈休息时,企业家领外商到厂区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企业家随地吐了一口痰,给外商留下了极差的印象。第二天,外商决定放弃签约。企业家因为一个坏习惯失去了一个大项目,企业因此失去了发展的一个机遇。我们学校也可以发现一些不良习惯:随手乱扔垃圾;为了自己的某种“方便”,教室门锁了,便破窗而入;骑车进校,横冲直撞;最后离开教室,灯、门不关;洗手之后,不拧紧水龙头等。这些同学得到某种满足,但却丢掉了人格,养成了不良习惯。英国著名教育家曼思有句名言:习惯好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都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我们每天每一个行动,都是在播种习惯,一股一股地缠上新索,缠的时间长了,缆绳便变得越来越粗,变得“牢不可破”。如果这“牢不可破”的是坏习惯,那么就会被这根缆绳拖入激流漩涡。反之,好习惯这根缆绳则会将你带入进步、成功、幸福的坦途。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播种好习惯吧,记住:好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再如“诚信”。诚信是做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守信,人与人之间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关系?社会又怎么可能有正常的秩序?“诚”即不欺,诚信的人不会选择欺诈。“诚则明,明则诚”,心里亮堂就会诚信,而心里黑暗,布满灰尘的人,就不可能诚实守信。在学校,作弊,或者说不诚信考试,已成为校园生活里极不和谐的音符。其实,任何一次考试,都是积累和机遇的检验,是技能与心理的比拼,更是智慧与人品的考验。自隋朝以来,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改进,科举的出现,破除了官僚主义的囚笼,成为一种较为实用、相对客观的选拔制度。当今的考试也可以说是它的传承。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 、公开的考试条件,我们怎能不珍惜这个锤炼我们坦荡的人格和皓白的灵魂,展现我们真正的实力环境呢?因此同学们,面对考试,我们当自律,因为这是对自己负责;我们须自尊,因为这是对古来多少血泪文人的悼念;我们要自爱,因为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承诺。我们多么希望,不再提“诚信考试”的口号,把诚信永远纳入我们心中吧!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的讲话,每一字、每一句都很平易,但是它的意义、它的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值得我们每个人记取,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执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人格锻炼,明是非,知荣辱,为弘扬社会新风,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尽职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