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开学契机,实现人生转折――在05―06学年下学期开学式…

时间:2006-02-12浏览:54


抓住开学契机,实现人生转折

――在05―06学年下学期开学式上的讲话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根据即兴演讲整理而成,略有增删

2006年2月12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员工,大家上午好!我首先在此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各位新年吉祥如意!我一贯认为,开学初是每位师生实现人生转折的重要时机,人生转折当然指的是向好的方面转折。那么,如何去实现这个人生的转折呢?

  我首先摘要地给大家读一封年前收到的信,这封信是我校2002届高中毕业生陈鲁倬写来的。信上说:

  尊敬的翁校长,您好!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将过去一年,我也已经上了大四,即将毕业。我现已确定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物理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是五年制的硕博连读。进入厦门大学物理系以来,我不断努力,前三年成绩都是年级第一,是全年级唯一平均分上90分的学生,还获得厦门大学学生最高荣誉之一 ――“本栋奖学金”,并代表获奖学生上台领奖。我于2005年2月份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二等奖;2005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暑假,在7月18日到20日间,我还作为厦门大学唯一的本科生代表,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参加“全球教育大会”;我还曾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三好生”。自附中毕业以后,我时刻不忘母校对我的培养,不断努力取得成绩为母校争光,到了清华大学后我会更加努力的。最后祝您和您的一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陈鲁倬同学当年是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产生了一些心理偏差,变得害怕高考了。在老师和家长动员下,他勉强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厦门大学。但是,他一进入厦门大学,就立即调整了人生姿态,从消极的心态中走了出来,终于在强手林立的厦门大学脱颖而出,取得今天显著的成绩。现在,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陈鲁倬同学表示由衷的敬意!

  陈鲁倬的故事,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要抓住开学的契机,及时调整心态。

  万事开头难。开学初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各位要认真对待。当一个人的心灵被忧愁、悲观和无奈所蒙蔽时候,怎么会有丰富的灵感?怎么会有澎湃的激情?怎么会有工作、学习的高效率?大家在初中就学过,要消除溶液的碱性,可用酸来中和。我们的心态也是如此,克服消极的心态也只能借助积极的心态。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更加明朗、更加奋进。当你一旦觉察到恐惧、悲观、失望侵入了你的思想时,就要立即用勇敢、乐观和希望放入自己的思想中。用希望代替绝望,用坚韧代替胆怯,用决心代替犹豫,用乐观代替悲观,用友善代替敌意,用宁静代替烦躁。这样各种烦恼就无法在我们的心中滋长。要减少生命无谓损耗,就要坚决地拒绝各种病态的、不和谐的、破坏性的、腐蚀性的思想,我很欣赏一句话,叫做: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

  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们每天看表的次数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慢、人均收入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正相关。究其原因是人们每天看表次数的多少,体现了危机感、紧迫感、效率感和节奏感的强弱。作为极端的例子,居住在非洲的穷乡僻壤的土著人,可以十天半个月不看一次表,他们只要看太阳的高度就够了。因此,大家不能懈怠,要珍惜时间,要增强计划性和主动性。我很赞成一种说法,这就是:要学得刻苦而不痛苦!

  第二,要做个富有“磁性”、主动出击的人。

  陈鲁倬同学也有过畏惧、退缩,但他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终于战胜了自我,恢复了自信,走向了成功。

  大家都知道,一块磁铁,可以吸起两倍于自身重量的铁块,但这块磁铁一旦去掉磁性,就连一截细铁丝都吸不起来。同样地,人也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富有“磁性”的人,这类人信念坚定、目光远大、坚忍不拔、勇敢进取,他们具有特殊的人格的魅力,往往能够成就常人难以想象的业绩;另一类是没有“磁性”的人,这类人意志薄弱、鼠目寸光、畏惧冷漠、消极懈怠,他们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很少成功。他们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机会来临时,他们会白白地错过机会。这类人注定是失败者!

  记得在读大学时,我借来一本皱巴巴的、名为《摘译》的杂志,从中读到了一篇非常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文章。文章说的是发生在对马海峡的一场震惊世界的海战。这场海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故事的情节如何是次要的,重要的其中的一句话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这就是获胜方的统帅所信奉的格言:“如果你的剑太短,就向前跨出一步!”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我此后的人生。大家都知道,击剑运动员手中剑的长度总是比运动员间的距离短,要击中对方,就得巧妙地向前跨出一步。同样道理,天赋再平常的人,面对人生各种挑战,只要能主动出击,而不束手待毙,照样也能获得成功!今天我就把这句珍藏二十多年的名言送给大家!

  第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在厦门大学开会期间我曾与陈鲁倬同学有过接触,我从陈鲁倬同学身上感受到很高的人文素养。我认为,这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文素养很重要!我曾经去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教育考察,深刻感受到澳大利亚公民的人文素养。记得考察期间,我们曾投宿在一个乡村小镇,我起了一个大早,领略小镇清晨风光,小镇仿佛还在睡梦中,很少行人与车辆,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我要过马路,按下了横道上的按钮,对面的绿灯很快亮起,同时听到机器先是发出“啾”的一声,接着发出“嗒,嗒,嗒,嗒”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密,这在提示行人该过马路并注意把握好时间。此时来了一辆小车,司机自觉地把车停下,一直等到我过完马路、对面绿灯亮起才通过。请注意,这是在清晨的乡村小镇,没有警察,没有他人,整条马路就是一个行人,一部小车,这部车如果从我的身前或身后通过都是绝对安全的,而且也没有人追究,但司机并没有这样做。我感到非常吃惊,在澳洲交通规则竟然被如此严格地遵守!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澳洲,只要有人站在斑马线上,过往车辆就会自动停车;只要头上有顶盖的地方,就没有人吸烟;只要是公众场合,就没有人大声喧哗;只要是需要排队的地方,就没有人加塞;只要是公共场所,就没有人随意丢弃垃圾……。在澳大利亚,人们总是面带微笑,热情友善,充满朝气与活力,走在街上,您几乎看不到沮丧、悲哀和惆怅的人。这就是从人们心底透露出来的“人文”素养!我相信,文化可以兴邦,文化可以立国!而公民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人文”二字并不单单是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并不是社会成员被动等待给予的关怀,而是社会成员主动对外提供的关怀!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植根于人们内心的养成,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种谋求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智慧。

  相比之下,作为校长我时常感到惭愧。在我们这个百年名校的校园中,还是有极个别人大声喧哗,还有极个别人缺乏友善,还有极个别人破坏公物,还有极个别人吃零食随地丢弃包装盒,我每天上下班都会捡到几个。在此,我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与这些貌似小节的不良行为做坚决的斗争!作为“大附中”的成员,我们都是高层次的国家公民,理应都能做到不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理应自觉地遵守校规校纪,理应始终恪守做人的基本道德,理应尽力维护校园的整洁有序,并尽可能为别人着想、给他人提供帮助。人文素养高的人,总是善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在方便自己的同时顾及别人,尽量不给环境留下不良的痕迹。附中人的高素质应体现在高度的人文精神上!让我们从开学伊始,就携手共创洁净校园――校园、班级、楼梯都要十分洁净;共创温馨校园――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相互真诚问好,建设温暖的、建设性的师生关系;共创和谐校园――在浓厚的人文氛围的熏陶下,师生均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成功的守则也是“三段论”。第一,定向,树立清晰正确的目标;第二,行动,从此时此地立即行动!第三,坚持,坚忍不拔地逼近目标。让我们团结一致,牢记“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以昂扬的斗志,奋发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我真诚地希望各位都能以开学为契机,真正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在新的一年里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在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式下的演讲(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在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在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

在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式上的演讲
(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翁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