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经过许谦学长和其夫人周岩霞的联系和安排,我达成向母校捐赠史料的心愿。
3月19日晚上,我接到许谦学长(我小学和中学的校友)的电话:“附中方面联系好了,3月25日上午9点到学校去。我和岩霞3月24日从厦门到福州,住在梅峰宾馆。”我非常感恩他们夫妻俩人,不仅热心帮我联系母校,还专程从厦门赶到福州,帮我达成心愿。
周岩霞是我小学、中学的同学,我们已经有四年没见面了,我期待和她的见面。我也有七年没回附中母校了。真期待25号的到来!
3月25日当天,艳阳高照,我怀着急切、愉快的心情坐4号线地铁转1号线到上藤站。当我双脚踏上麦园路时,我就回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通往师大附中1000多米的麦园路,没有“旧貌换新颜”的变化,仍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模样——马路没有拓宽、没有现代的高楼大厦、热闹的商业区,沿街有书屋和画屋。路上行人不多,听不见嘈杂的声音、公交车来往穿梭。在这条马路上坐落着我小学的母校——福州市仓山小学和我中学的母校——福建师大附中。还有几所福州市重点学校。这里的世界十分安静,百年来一直飘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又看见那上方顶着一颗红色五角星的小门,这是我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小学。这所小学是1952年3月开办的“福建军区干部子弟学校”,隶属军区干部管理,属团级建制,教师享受供给制待遇,办学经费由军区出。学生都是驻闽军队团级以上干部的子女,学生全部住校,实行军事化样式的管理。1956年福州军区成立,学校改名为“福州军区干部子弟学校”。1965年移交给当地政府管理,改名为“福州市仓山小学”。第一任校长是穿军装的吕校长,他的女儿吕以欣是附中66届高三学生,还是附中66届、67届、68届三名在校学生共产党员之一。
透过老校门花雕的铁门,看见了灰砖的一层楼教室和教室旁边依然挺立的大榕树,这是我六年级时的教室。当年大家庭般的小学生活仍然很怀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的校门
我小学六年级的教室和这棵依然挺拔的榕树
我之所以会报考附中,可以归功于许谦学长。许谦是1959年考入附中初中,1965附中高中毕业考入军队大学。他是烈士子弟,军区委托仓山小学照顾烈士子弟的生活,军区每个月发给许谦的“烈士子女抚养费”是由学校转交给许谦。仓山小学是许谦的家,他常住在仓山小学,大家都叫他许谦大哥。他努力地向学弟、学妹们大力宣传附中的优秀。在他能言善语的宣传下,许多同学都把许谦作为榜样,也执着地认为附中是福州市最好的中学,希望能考入附中。
1965年我和周岩霞填报志愿时,除了附中,都没有填写第二个志愿。当时根本没有想过,如考不上附中,我们到哪上学。
1965年小学毕业照,摄于仓山小学大礼堂前。这群毕业生中考进师大附中的就有29人(一排左四是周岩霞,三排右三是我)是历届考入附中最多的。
我9点前就到了附中,围着学校围墙走着,找寻记忆中附中的模样——当年的校门、当年的教室、从一条幽静的小路,走向生物实验室、学校二部生活区的宿舍、食堂......。没想到许谦和周岩霞夫妻也早到了,也在寻找心中的回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福建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大门
1954年建的“五四楼”,是当年初一、初二的教室
九点整,我和许谦、周岩霞跟随校友会老师到校办五楼小会议室。校党委书记邱海锋、校长罗银先、校团书记陈志强亲切地问候,并热情接待我们。我向校领导们汇报:这次请许谦出面联系学校领导,主要是代表许亚(注)家属,向学校捐赠许亚1957年《在福建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第一届共青团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手稿复制件,和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著的《从苏沪到八闽——许亚奋斗足迹》一书。校领导对党史进校园极为重视,请校团委书记陈志强和我联系落实。
与学校领导愉快地交谈
左一校团委书记陈志强;左二校长罗银先;左三皇甫夏云;左四许谦;左五周岩霞;左六书记邱海锋;左七学校校友会林惠生老师
校友会的林惠生老师和林雅菁老师带我们参观了校史馆,展馆内容丰富,展示了附中144年的历史足迹和传承。其中一个展柜展出附中不同时期的十几枚校徽,但没有我们当年戴的。我们一起回忆:“我们1965年入校的校徽是铜的。学生的校徽是白底红字,老师的是红底白字。校徽上的字是郭沫若写的。校徽很重,夏天戴在左胸前,衣服就往下拽。”
出了校史馆,我们环视学校,二位林老师帮助我们一起回忆当年附中校园的模样,周岩霞记忆比我强,她说:“我们68届(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们给学校捐赠了“六八游泳池”和一架钢琴。还捐建了一座名为‘求知’的石头雕塑。”许谦高兴地说:“校门口现在的布局是当年学校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重新进行了规划,建成现在这模样的。”
这时,有一队高三同学们围着校园跑步,看着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们,我真希望能加入这队伍中,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在这块土地上尽情挥洒火热的青春。致敬青春!附中带给了我们朝气蓬勃、欣欣向荣、青春向上的激情,很亲切、很享受。
回家后,我和周岩霞一直为校史馆中没有我们的校徽而感到遗憾。周岩霞很热情,在她的同学群中说明了校史馆中缺少1968届的校徽的情况,陈兆华同学立即回答说:“我有。校徽背后是我的学号460。”这枚校徽对她而言是无比的珍贵,和自己的金戒指放在一起,珍藏了60年了!她深情地说:“我的这枚校徽承载了我对附中母校学生生活的无限怀念。捐赠给学校,希望能让更多的附中学子们了解我们的那个时代。”我也知道郑力加同学保存有她当年的《借书证》,我给她电话,希望她捐赠给学校,她欣然答应了。从中,我感受到了附中同学们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我为之而感动!感谢陈兆华同学!感谢郑力加同学!
陈兆华同学保存60年的校徽(是我们当年的校徽),准备捐赠给附中
附中永远是我们的骄傲!祝愿福建师大附中沿着辉煌的大道继续攀登高峰!为国家造就出更多优秀人才!
(注):许亚时任福建省副省长、福州市委书记。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