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97岁老党员陈世明:“我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真理,为了人民”

时间:2021-04-15浏览:276

  

 
老党员陈世明练习书法。《福州晚报》记者 池远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97岁的老党员陈世明在3月编印的《红色闽浙赣故事》扉页题的字,也是他这一路走来的生动写照。

  从青年时期坚定革命理想,脱产走上革命道路,到在狱中不放弃信念,亲眼见证解放的曙光,再到离休后坚持传播红色理想……陈世明的个人选择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他说:“我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真理,为了人民。”

  坚定入党信念走上革命道路

  陈世明出生于福州一个贫苦工人家庭,年幼时得到美籍建筑师范启明的资助进入福州英华中学预科班。

  在英华中学读书期间,激昂的抗日歌曲激荡着他的心弦,进步刊物使他开始了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抗日战争期间,随校迁往顺昌洋口和邵武时的流浪生活,使革命斗争的信念早早在他的心间播种。

  在这条路上,前辈与战友的引导更让他坚定信念。“在英华的时候,党员孙道华与我长谈了整整一晚,勉励我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争取入党。”陈世明说,这使他第一次知道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他加入中共组织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那是1946年2月1日。”谈起入党的日子,陈世明记忆犹新。入党后他还担任福建协和大学首任党支部书记,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的组织,在日益高涨的爱国学生运动中,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

  1947年2月,陈世明以闽江工委学委的身份参加了龙山会议。这是中共福建城市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也是陈世明从学生党员到职业革命者的转折点。

  当时,陈世明即将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可赴美留学深造。他毅然放弃这个机会,响应闽浙赣区党委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号召,走上了革命道路。

  农村开展革命狱中持续斗争

  脱下学生装,到农村第一线,陈世明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工作者。

  初到福清山村,他依靠党、依靠群众,成功建立了灵石山武装据点,后成为福长平工委的所在地,这个据点打通了从福州到平潭的秘密通道。

  1947年5月,陈世明调入省委机关。9月,任闽(清)永(泰)尤(溪)南(平)沙(县)五县中心县委委员,在闽清开展革命斗争工作,同革命仁人志士一起,组建县委班子,发动贫雇农诉苦,学习土地法大纲,进行阶级教育,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

  1948年3月15日,在参加中共闽清县委在塔庄镇麟洞村梧桐顶召开的第2次干部扩大会议时,因叛徒告密,参会人员包括陈世明在内被包围抓捕。

  初期,他们被关在闽清县城监狱,在狱中高唱《你是灯塔》等革命歌曲,向看守及难友进行革命宣传。转移到福州后,不时有难友突然被押出受审、受刑或枪决。由于陈世明母亲住处是地下党的接头户,他设法与家庭和组织联系。

  经过谋划,陈世明用英语写的信件秘密寄出。信中写道:也许你知道我已在监狱,不久我会死去,但不晓得将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死去。我将为真理而死,正如我为真理而生;我将为人民而死,正如我为人民而生。

  1949年初,他和难友在狱中组织了绝食斗争。1949年4月,因国共和谈,敌人被迫释放政治犯,包括陈世明在内的20人终于重见天日。

  1949年8月17日,在陈世明的记忆中,那是“难忘的一天”。

  当天下午,陈世明听到欢呼的人群一路高唱革命歌曲,市民欢天喜地。夜里,则是解放军战士穿草绿色军装和衣躺在吉祥山西侧人行道上的动人场景。

  解放军大军压境,福州顺利解放了。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解放后,响应国家加强工业建设的号召,陈世明投身制糖工业领域,成为我省第一代制糖技术骨干。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陈世明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知识,成为我国知名的制糖专家。

  “能够为人民服务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从福建省制糖工业公司离休不久,他到民办的福州英华英语学校担任办公室主任,一干就是8年。

  近年来,陈世明又自发担起了新角色:红色文化宣传员。

  陈世明赴福建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走进企业,讲述革命故事,他所在养老院也常常成为红色课堂。不仅如此,他还撰文回忆革命时期经历,推动革命故事的进一步传播。

  2019年,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组织下,陈世明接受《口述福州――解放战争时期福州地下斗争史》专题采访,提供了颇具价值的文献资料。

  作为龙山会议唯一在世的见证者,一直以来他积极支持龙山会议史料的存留与传播。早期重寻龙山会议旧址期间,他和亲历者们共赴闽侯县荆溪镇桃田村龙山上确认会址所在。在龙山会议纪念馆筹建期间,他主动提供各类史料、书籍以及图片帮助布展,不时在馆内为参观者讲述这段历史。

  “新时代讲好红色故事,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陈世明说。

  上个月,由陈世明提供史料讲述的《红色闽浙赣故事》正式编印,书中收录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和革命英雄事迹。

  作者:林瑞琪

  来源:《福州日报》202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