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于实践,知向未来(2024年11月25日)

时间:2024-11-27浏览:10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七班的蒋雨晨,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行于实践,知向未来”。

20241117日—22日,我们高二年段全体同学前往安溪慈山农业学校,开启社会实践之行,离开校园,离开家。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知行知,且行且知。现在,我总结了三个关键词,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此次研学之旅的感受。

第一个关键词,是生活文化的体验。

我们确实走过了很多地方,从李光地故居,到溪禾山茶园;从千年前熊熊火炉送出的铁器,到植物工厂前沿科技培育的美味生菜。我们用眼睛探寻文化的踪迹,也用双手体验生活的温度。当然,我们做的非遗美食可能不那么色香味俱全,编的藤编可能没那么平整美观,摇青时能把茶叶摇得散落一地,做陶艺也能不小心做出“抽象派艺术”,然而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与经历,当文化的触感在指尖停留,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这里,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

第二个关键词,是燃烧青春的热量。

相信大家对篝火晚会与文艺汇演印象深刻。也许,青春就是要用一把火,去点燃一整个夜晚。大胆的同学们贡献“骚气十足”的舞姿,平日严肃认真的老师也加入到行知“限量版”的狂欢,篝火晚会时林峰段长和郭强老师的舞蹈更是引发阵阵欢呼。文娱晚会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与表演人员的辛苦,打造出一个美妙的夜晚。几十台相机记录下无数美好的时刻,在多年之后将会成为高中生活的美好回忆

附中人的社会实践少不了团建项目。所以这第三个关键词,是因你而生的能量。

我所在的第七中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队,这个中队由17班和七班两个班级组成,我们其中的大多数,在社会实践前并不相识。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打破班级隔阂,其实我们只有同一个名字,我们都是附中人。我记得期中考试语文作文有句话,叫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未必是一个具体的事实,而是一种信念。相信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相信有人会在信任背摔时拼尽全力接住你,相信有人会在毕业墙时向你伸出手。在这里,信任不需要支付筹码,因为有你,我才有了胆量继续向前。当所有人在篝火晚会尾声齐唱周杰伦的《晴天》,当我们大巴车上的同学合唱《巴啦啦小魔仙》时,你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你是你自己,但你的身边是一群和你年纪相仿兴趣相投一样满怀热血与希望的青年人,我们可以一起向前,不仅战胜4.2米的毕业墙,也能在一起战胜更多的未知的困难,我们的能量,因你而生。

把去一场社会实践当做去阅读一本写在大地上的书,读透这本书并不仅仅意味着你知道了水稻有几个种类还是一座建筑始建于明代还是清代,而意味着你脚步丈量过的土地,你笔下记录过的时光,都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带你触摸土地,触摸生命,触摸远方。

六天五夜转瞬即逝,但即使是“故事的最后”,我们也“不会说拜拜”。

我们满载感动与希望,把社会实践的收获带回附中

回归校园之后,我们再次出发,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