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楼的走廊(1997届高三文科班 孙彦君)

时间:2024-11-05浏览:26

高三那年,文科班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分离“与”迁徙“,特别是我们七班,孤零零地被安排到了科学楼。原本文科生人数就少,我们曾凭借超级大班的规模显得声势浩大,但这一变动瞬间让我们失去了这份优势。更何况,经过一年的同窗共读,在无数次的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中,我们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突然间,从七十人的大班缩减到三十多人,让许多人都感到不太适应。听说分班后,还有人掉了眼泪。

搬到科学楼那间教室后,我偏爱那排靠近窗边的座位,因为那里是视线能够悠然跨越,直达教学楼方向的最近位置。思绪飘离课堂时会看向窗外那一排绿树,透过枝叶的缝隙,隐约捕捉到教学楼内同学们或忙碌、或悠闲的身影,他们虽远在咫尺之外,却又似乎近在眼前,通过这无形的距离,仿佛建立了一种微妙的默契。我时常错觉,在那些或明或暗的光影交错间,也有目光正穿越枝叶,与我们进行着无声却深刻的秘密交流。这种感觉,就像是心灵深处的正在进行一场秘密对话,让我们在不经意间得到了慰藉与共鸣。在这样的时刻,科学楼变成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想象的空间。

空间的分隔并未丝毫减弱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系。每日的课间休憩和放学时光,科学楼的走廊,化作连接我们与六班同学的桥梁。走廊上,我们或匆匆穿行,或驻足交谈,每一次相遇都如同久别重逢,满载着欢笑与温情。科学楼的走廊,成为我们交换班级八卦,传递年段趣事的场所,每一个话题都能迅速点燃我们的热情,让笑声在走廊回荡,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最美旋律。

在这里我见过柯希璐的模仿秀。这位模仿天才,其才艺之精湛,堪比影后。她擅长捕捉每位老师独特的上课风采,并以惊人的相似度将其重现,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对郭梅峰老师的“神还原” ,郭老师那柔和而富有感染力的轻声细语,被她模仿得丝丝入扣,连走路时那特有的优雅姿态,也被她捕捉得分毫不差,每一次表演都引得我们捧腹大笑。

在这里,我听过各式各样的吐槽。比如冯腾,对黄振华老师严格的管理风格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时常以幽默又不失真诚的方式,表达对黄老师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怨,尤其是试图请假在家睡懒觉一事上的种种不易,最后即使搬出老妈签字都被老师的火眼金晴看穿,更是成了她常说的“段子”。

还有,最被理科班男生羡慕的班长陈谊,作为我们文科班女生的“姐妹”,他对某位女生未曾言明的情愫也在这里悄悄传开,成为我们全班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这里,我们为那位因上课过于投入、情绪激昂而不慎让假牙“冲口而出”,却依然淡定自若以专业精神继续授课的老师报以理解的微笑;也为那位高大帅气却一直还没寻到女朋友的老师默默加油;更为那位充满创意与热情,将《我是一个兵》巧妙改编成福州话版本演唱的老师而叫绝。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馨调味剂。在科学楼的走廊里,我们的青春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铺展,其中交织着属于我们文科班的秘密与无拘无束的欢声笑语。在一起的欢乐时刻太多太多,以致到今天,我们都不太记得很多同学高三那年到底在六班还是七班,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班级——文科班。

一班的梁文瑜曾经非常惊讶地问我,我们两个班的教室相隔遥遥,我怎么能知道他们班那么多事,甚至有些连她都不清楚。我没有告诉她,那是因为科学楼的那条走廊,对理科班来说只是一条上实验课的必经之路,对我们文科班来说却是分享信息的快乐通道。

科学楼二楼走廊的一侧,悬挂着每一位奥赛获奖者的照片。他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用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奋进。而在这片星光璀璨的另一边则是我们轻松快乐的日常。这不就是我们在附中的每一天,既有对知识高峰的攀登,严肃紧张,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激情;也有课后的欢声笑语,轻松惬意,感受着友情的温暖陪伴。在这条并不算太长的走廊上,我们学会了在压力中寻找平衡,在竞争中保持快乐。

之前每一篇细腻如织、满载回忆的文章,都勾起了我对文科班点点滴滴的记忆。那些在科学楼走廊上分享的秘密,都在这一刻被重新拾起。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多当年的趣事已经想不起来了,可只要一想到科学楼的走廊,我们都会忍不住地嘴角上扬。